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日益受到关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把教育的育人责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一些教师仍然偏重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重视程度低,树德育人在学校中成为了一个极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研究为题,力图对新课程实施中的亮点及难点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教育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六种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和分析了近10年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数百篇文献和从图书馆借阅的40本专著,了解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国内外研究现状,理清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构建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在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心理学阐述和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五条具体目标,分析明确了初中生物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第三,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以及结合教育实习过程中进行的课堂观察,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提出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和目标实施的策略,并且给出具体的教学案例加以解释说明。第五,采用教育实验法,将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应用到中学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验证其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实验,以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访谈结果作为检测工具,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生物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地发展状况;以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来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知识目标达成的差异情况。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一是明确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现状,一线初中生物教师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目标理论认知上,对目标内涵理解不够,对情感教育内容不明确;在目标设计上,表述的不够规范,内容针对性不强;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目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视程度低;在目标实施上,感到无法可依,情感教育效果不理想。二是对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优化目标设计和目标实施策略两个方面着手。其中,优化目标设计的原则有可操作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目标设计的基本过程为深入挖掘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依据学生实际,确定不同层次水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设计理论,设计科学合理具体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实施的策略包括三维目标整合策略、积极情感教学氛围的创建策略、情境激发策略、活动体验策略、教学评价合理化策略。三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实验,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生物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另外在学期末的生物测试中,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比对照班学生高5.44分,并且差异显著。通过对所获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基于理论研究提出的科学合理、具体、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关教学策略经课堂教学实证,能够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生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升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质量,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