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改进及其在欧亚大陆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hongshe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亚大陆范围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覆盖类型种类众多,其中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沙漠和脆弱的高海拔生态区所占面积较大,整个大陆又横跨五个气候带,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复杂,干旱是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区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亚大陆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开展欧亚大陆干旱的评估与监测研究,已成为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基于改进的植被温度干旱指数(TVDIσ)对欧亚大陆进行了干旱时空动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首先评估基于NDVI-Ts的特征空间,通过一次线性拟合提取干、湿边方程的方法计算TVDI指数。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地区的NDVI-Ts的特征空间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其干边的拟合度较高,但湿边的拟合度略低;其次评估TVDI结果表明,虽然TVDI能适用于监测欧亚大陆的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但无法正确反映潮湿和特旱的状况;并且TVDI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如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对干旱的响应敏感度较低。
  (2)鉴于NDVI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有前人提出利用EVI代替NDVI,本文同样也分析了EVI-Ts的特征空间,但针对干、湿边方程的提取,本文尝试提出两种修正方法,一是线性拟合干边,非线性拟合湿边;二是线性拟合干边,去除湿边异常值后再重新线性拟合湿边。最后基于EVI-Ts,根据不同的干湿边拟合方法得到了三个干旱指数TVDIe、NonL-TVDIe和TVDIσ。
  (3)基于季节和年际的时间尺度分别评估了TVDI、TVDIe、NonL-TVDIe和TVDIσ在整个大陆和各气候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去除湿边异常值后的TVDIσ在年际尺度上的表现出了更强的监测干旱能力;若从季节的尺度分析,结果表明TVDIσ在春季和夏季的表现性能要明显优于其余三个指数,尤其是夏季,但是NonL-TVDIe在秋季监测干旱的能力要更强。
  (4)基于月、季节和年际的时间尺度分析欧亚大陆2005-2017年3-11月的干旱频率特征。结果表明:中亚大部分地区、西亚大部分地区、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属于常年干旱地区。俄罗斯地区干旱主要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以夏旱为主;哈萨克斯坦地区由南向北,干旱频率呈逐渐递减的特征,且在春、夏、秋三季都有高频的干旱发生;蒙古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南部,以夏旱和春旱为主。在中国,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北和华南等地干旱频率较高。
  (5)欧亚大陆干旱面积比重分析结果表明: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干旱主要发生在干旱带和热带,夏季干旱主要发生在干旱带和温暖带,秋季干旱主要发生在热带、干旱带和温暖带;在年际尺度上,欧亚大陆在2010的干旱总面积比重最大,在2015年最小;各等级旱情面积比重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
  (6)基于季节和年际的时间尺度分别分析了欧亚大陆及各子气候区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东欧地区、哈萨克斯坦的北部和南部、蒙古南部、以及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有旱化的趋势;夏季欧洲、俄罗斯中部、西亚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华北和西南地区都有显著变旱的趋势;秋季欧亚大陆地区显示有旱化趋势的范围较少,主要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青藏高原。在年际尺度上,欧亚大陆有20.68%的区域显示显著变旱,有35.92%的区域显示显著变湿。
其他文献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热带雨林面积占世界的40%,能释放全球20%的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对延缓全球变暖、调节区域以及全球气候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森林的砍伐造成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并为旱灾、森林大火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当地生活、气候及全球气候都造成了重要影响,这使得研究亚马逊地区的降水尤其是其冬季降水变得至关重要。基于NCEP/NCAR再分析数据、GPCP降水数据、ERA
学位
气候年际变率的未来变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亚太地区包含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和大陆,人口稠密,农业发达。降水和温度年际变率的变化会影响极端洪涝、干旱、高温热浪和寒潮灾害的发生频率,威胁该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由于亚太区域海陆分布复杂、气候影响因子众多、人类活动频繁,当前对于亚太区域降水和温度年际变率变化及其成因认识仍然不足。因此,本文先利用高分辨率单独大气模式,保持全球
学位
城市湖泊湿地的存在,一方面能调节区域气候,另一方面触发湖陆风环流,改变局地气象场,进而影响污染物的扩散与传输,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仍缺乏针对城市湖泊湿地局地环流效应及其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系统性研究。本文基于河北省衡水市的衡水湖,通过讨论湖泊湿地小气候效应及其与大气污染的关联性,为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提供新思路。  本文首先基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衡水市湖泊小气候效应的特征,以及湖
学位
干旱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机理是国际气候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尼泊尔是一个农业国家,总人口的80%以上依靠农业生产,持续性干旱对该地区的农业产量、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该区域的干旱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而对区域干旱特征及其影响的系统评估也可为农业和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基于尼泊尔38个气象台站1987~2017年期间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选用标
学位
极端低温事件是北半球冬季影响范围最广的天气气候灾害。近些年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简称EPECE)在中高纬大陆地区频繁出现,关于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流异常的规律特征以及形成机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59-2017年ERA40/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的逐日站点资料,对比说明了EPECE与普通寒潮事件的差异,并围绕对流层-平流层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了中国
南极半岛和南极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存在显著的增暖趋势,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春季和冬季尤为明显。本文借助于公共地球系统模式(CESM)大集合实验和耦合模式第五次比对计划(CMIP5)1979-2005年的数据,研究了内部变率和外部强迫对南极地表气温(SAT)多年代际趋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对多年代际尺度上,南极地区地表气温存在的主要变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利用动力调整方法,进一步将内部变率和外
学位
大气遥相关是指地球上相距较远地域之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关性,是几周至季节尺度的大气环流低频变化的空间模态,与行星尺度定常波以及纬向非线性相互作用有关,显著地影响局地及远程的天气、气候变化。本文基于ERA-Interim和JRA-55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针对北半球冬季大气遥相关型属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遥相关度-方差分离融合的新算法,将北半球冬季6种遥相关型按其受主导的时间变率区分为季节内型、慢变型和共有
热带北大西洋地区的海表温度异常会影响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化,包括巴西北部、中美洲和北美洲、西非和欧洲,甚至东亚地区。因此,研究热带北大西洋地区海表温度变化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先前的研究表明,引起热带北大西洋地区海表温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有关的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热带北大西洋地区在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的春季变暖。研究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与热带太平洋海表
学位
中国紧邻西北太平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绵长的海岸线使得中国成为受(登陆)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登陆)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影响显著。本论文以2008年第8号热带气旋“凤凰”为例,利用WRF模式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结合三维降水诊断方程,重点研究了“凤凰”登陆期间环流区域内的降水物理过程特征和机制,以及不同降水强度分档中降水物理过程的特征和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凤凰”登陆期间,
学位
本论文利用跨尺度预报系统MPAS对中国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在网格设计中使用JIGSAW-GEO生成了中国区域加密Delaunay三角网格,而后再根据拓扑关系生成了MPAS所需的SCVT网格,在中国区域分辨率约为30km,其他区域约为120km。采用上述区域加密网格与全球120km分辨率的准均匀网格对比后发现,在进行局地加密后能够极大提高对天气系统细节的模拟能力。与采用嵌套网格的区域模式相比,MP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