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全球化的鼎盛时期的到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各种各样英语的变体,有本土英语的变体,如“美式英语,英式英语”,非洲英语变体,亚洲英语变体,如“新加坡英语”等等。“世界英语”的说法也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再陌生,并引发了各语言学流派对各种英语变体研究的热潮(尤以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为代表)。紧跟这一潮流的“中式英语”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随着英语在中国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英语的学习。对于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本族语者认知文化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其所学英语往往带有较强的汉语式特征,即所谓的“中式英语”。这一现象目前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重在描述中式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的表现,以及从中介语,错误分析理论,母语迁移,英语变体理论等出发,解释中国式英语现象,未能从根本上解释它的成因。本文则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认知文化模式的角度,将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取向和社会语言学的社会取向结合起来,考察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模式。论文以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布朗大学当代美国英语标准语料库的更新版(Frown)为数据支撑,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认知文化模式理论框架下,探讨了英语FAMILY一词在中式英语中体现的认知文化模式,并与英语本土语者的认知文化模式进行对比,以期能找出两者在文化关键词,如FAMILY中所体现的文化模式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学生的中国式英语表现找出认知文化理据。具体研究方法为:以文化关键词FAMILY为例,借助于两大语料库,对检索的句子进行定量统计,再通过定性分析,对FAMILY的概念化进行分类,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家的概念表现为:“居所即家”,“团体即家”,“社会单位即家”,“国家即家”等。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家的概念则表现为:“核心家庭成员及其亲密关系”,“价值观”,“温暖情感”。显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FAMILY的原型意义的扩展范围远超过本土语者。这种概念化的差异,正是缘于两者在两种差异显著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的认知文化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本族语的认知文化模式叠加到目标语之上,从而导致中式英语表达的出现。基于这一研究结果,本论文在最后一章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强调重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认知模式,对于渗透了文化内涵的文化关键词或语言表达,如果不懂得背后的文化认知模式,很有可能会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入文化知识,包括中国文化的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该研究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如若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其价值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