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大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的形势下,研究河道砂内部建筑结构,可以为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保持油田高产稳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如何将宏观与微观的因素结合起来,将密井网研究成果及野外露头研究成果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于指导油田生产实践,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首先通过对11口取芯井的详细解剖,确立了研究层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方案,进而对研究区225口井进行了精细划分对比,进行了不同类型河道所处环境的微相识别与划分,并建立了研究区的相模式。结合沉积环境从宏观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河道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对不同类型储层建筑结构进行了分析。此外,总结了国内外野外露头及河流工程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的地质知识库,初步量化了不同类型河道的形态参数。还建立了不同类型河道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由于引入了多元拟合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手段,其计算精度高于常规解释结果,为精细分析储层内部性质奠定了基础。最后,利用解释成果计算分析了储层平剖特征,并分析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对储层内部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