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越来越趋向知识密集化、技术密集化,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充分显示出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特征。生产者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强烈的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有利于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这一互动关系一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具有较大差异,这一现状必然会妨碍生产者服务业同制造业之间的磨合,削弱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这种不一致性的区域差别,也将使制造业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作用出现区域差异。
为此,本文从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和范畴着手,从交易成本、竞争优势、生态群落三大视角来探讨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根据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划分成为“共生”、“共振”及“耦合”三大发展阶段,且进一步分析了互动发展所具有的区域差异化特点。经过相关的理论分析,本文分别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进行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①我国东、中、西部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呈同步变化趋势;②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制造业发展的长期影响越显著;③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存在时滞,外溢效应在第三年开始显现;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处于“耦合”、“共振”、“共生”发展阶段。最后,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及区域协调分别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进我国东、中、西部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及区域经济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