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新月异的现代通讯技术和飞速发展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为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途径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交流。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法及考试制度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过多的放在教授语言系统本身,即语音,语法和词汇,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重视不够,更别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的恰当使用了。结果是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场合屡屡因缺乏文化意识而产生语用失误,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这种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产生的失误与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多年来传统英语教育的局限性。在此情形下,本文旨在研究大学英语教育中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作者针对影响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包括语言测试,调查问卷和面谈在内的实验性研究,之后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并讨论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启示,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983年珍妮·托马斯首次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她认为语用失误的产生是因为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认为应该被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其危害性在于会引起操本族语者与外语学习者之间的误会,以致原本顺利的交际被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与学习者的母语对目标语的干扰(即“语用负迁移”)有关,后者则与文化差异、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教学的影响有关。基于托马斯的理论框架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本文建立了一个从语用和文化结合的角度分析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研究手段如语言测试、社会文化调查问卷及面谈等形式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语用失误及原因,如文化差异、忽视语境、语用知识缺乏、语用负迁移等等,并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来论证这些原因并从中得出避免其产生的具体对策,最后验证了以教学法、教师和学习者这三个要素为中心的文化教学对策在避免语用失误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操作过程如下:作者首先随机选取了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本科一年级学生共100人为对象进行纯语言测试,之后根据成绩将其分为高分和低分两组各10人,分别进行社会文化问卷调查,得出数据表明: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并不能保证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把对这20人的文化调查问卷结果作为前测结果保留起来。然后又采用了王振亚的社会文化测试问卷(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相关改动)对同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别从非言语性行为、言语性行为和“大文化”三个方面具体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旨在找出非英语专业学生产生语用失误的现状及原因。为了加强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作者又随机选取了10名从事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社会文化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文化意识淡薄,成为大学生语用失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所犯语用失误多是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所致。因此,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语言教学中势在必行。为此,作者选取了参加前测的2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进行了为期15周的文化教学,最终对此20名学生的后测结果及与另20名学生组成的普通班文化测试结果的对比表明: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论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启示和该研究有待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