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商乐的研究领域中,目前尚未见到过一部从音乐的角度专论清商乐的著作。从涉足此领域研究的各种著作、期刊文献、工具书中,可知目前学者们对于清商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商乐的历史源流、清商乐的音乐结构、清商乐的音乐性质、三调(平、清、瑟)的内涵四方面,但其中较多观点未能统一。虽然有些疑问有了合理的解释,但更多的疑问仍待进一步研究核实。本论文则将重新分析史料,考析清商乐之源流、性质以辨明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地位。在梳理其历史脉络后,再辨明平、清、瑟三调之归属、实质,以呈现其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发展变化,并与今日民间音乐中所常用的宫调相比较,明确古与今的联系。全文由绪论、引言、三个章节和结语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涉及了本文研究的范围与论题意义、清商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文的研究思路三个方面。引言为问题的提出,并将与清商乐相关的一些体裁、乐种、宫调概念、音乐机构等信息作为关键词列出。第一章首先总结迄今为止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源流的不同观点,再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排除清商乐源于相和歌和房中乐的主流观点,并认为清商乐可追溯的最早历史为曹魏时期,可以先后分为魏晋清商三调歌和隋唐清乐两个历史时期。隋代方始设清商署。第二章对清商乐的音乐内涵进行分析,囊括其音乐结构和音乐性质。在音乐结构方面,以清商三调歌为主要分析对象,梳理弄、部弦、歌弦、解、送的含义,并将其与大曲做了体裁上的区别。在音乐性质方面,认为其在清商三调歌时期为“正声宴乐”,隋唐清乐时期为“俗乐宴乐”。第三章为全文的核心章节,考察了平调、清调、瑟调的内涵实质。根据对国内外现存史料、乐谱的分析、考证,得出三调即三种调高的结论,即平调为林钟均;清调为太簇均;瑟调为黄钟均。三调若与笛上三调的调高相对应,则平调应林钟笛正声调法;清调应林钟笛下徵调法;瑟调应林钟笛清角之调。三调后被唐宋燕乐二十八调和古琴的定弦法所吸收,这种“黄钟—林钟—太簇”的调高关系至今仍能在传统音乐的常用三调中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