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求新 ——民国晋江古檗山庄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檗山庄位于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檗谷村北部,建于民国初年(1912-1915年左右),是由闽南著名旅菲华侨黄秀烺营建的一座较仿西周族葬式墓园,建筑空间内部家族茔墓区的规划布局又与国内近代意义上的公墓有一定的相似性。墓园内形制俨然,除家族茔墓区外,另有瞻远山居、景庵、檗荫楼、息庐等四座建筑,其建筑形制较独特,装饰内容丰富。瞻远山居与景庵两处建筑内墙上镶嵌有碑刻190余方,除黄秀烺生前自撰的寿藏记,另有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相赠的序、铭、赞、记、叙诗、祠、跋、图说等,内容多为长篇阔论。这些碑刻内容的作者有黎元洪、郑孝胥、汪精卫、大隈重信(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陈宝琛、谭延闿、黄培松、康有为、张謇、章炳麟、蒋智由、林纾、吴昌硕、梅兰芳、林尔嘉等,涵盖了近代政界人士、革命者、思想家、书法家、艺术家、华侨及学者,他们当中既有保守派又有革新派,众人纷纷关注于黄秀烺建造的古檗山庄并进行议论,故古檗山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陆陆续续有学者关注于对古檗山庄的研究,学术界已有少量关于古檗山庄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墓碑文方面。但尚未发现以古檗山庄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框架来进行综合考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古檗山庄墓园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个案研究反观晚清民初的社会变局。笔者首先采用艺术文化学研究方法和图像分析法,通过对墓园的择址、布局、建筑、装饰、部分碑文内容的探究,从古檗山庄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征来分析闽南华侨黄秀烺于晚清民初这个时期,对新旧文化较量的思考与立场;同时结合晚清民国时期东南亚华侨群体的认同观念和菲华社会的历史背景,从文化发生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黄秀烺在民国时期建造仿族葬式墓园重新倡导西周族葬制度的动因和心理,揭示古檗山庄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民国时期华侨群体在社会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其他文献
字本位理论基于汉语特点即汉字是表意文字,个体突出,以单个字为基础,可以层层构词。本文以字本位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字本位教学法在古代蒙学、中小学教育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为实践依据,充分论证字本位理论在词汇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据此进行字组群扩展表设计。字组群扩展表以HSK三级词汇中的汉字为数据库,遵循高频、能产和代表性原则,选择出98个核心字,并依据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程度将核心字分为三个级别,其中
我国农村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期,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养老问题不断凸显,发展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势在必行。在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参与,能有效弥补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这对农村老年协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农村老年协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的更大作用,使其更好地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本文选取了福建
本文是基于2019年5月13日作者为澳大利亚外籍教师所作的课堂口译实践而撰写的实践报告。此次课堂口译听众为沈阳工程学院大一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翻译时长1小时以上,主要翻译内容为乐谱翻页器的制作要求与后期评估标准。在课堂口译期间,译者发现讲者多次出现词汇重复、句意重复等语义冗余,造成了译者实践过程中记忆负荷量大、记笔记困难以及非流畅译文输出等问题。针对实践问题,译者采用了省译、解释说明、语序调整等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步进入中学教学正轨之列。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不同学生之间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差异很大,而教材内容简单、陈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且教材循环使用,学生课后没有专门的学习资料可参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使其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学科,利用混合学习模式的特点恰好能够推陈出新。混合学习将传统
水上勉是日本著名的社会派推理作家。他的早期作品着眼于日本社会底层的民众,多以妓女、底层劳动者等社会弱者的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呈现出日本战后社会底层的悲哀景象。而他以真实事件为模型,将自身经历融入其中的独具风格的社会派推理作品更是受到众多读者的喜欢,《饥饿海峡》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本论及结论三个部分构成。绪论中,对水上勉和其作品进行了简略介绍,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动机。本论中,则主要对
姓名扎根于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之中,包含了社会伦理道德即情感寄托,具备特殊的人格利益,在法治文明化的今天,姓名权已经成为了人格标志的一部分。姓名权作为人格权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社会伦理、经济利益等各方面利益,在人们权利意识愈来愈强的今天,对于姓名权的保护也格外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未成年子女而言,姓名是伴随其成长的重要人格标志,基于未成年子女生活、学习的需要,其姓名权包含的内容意义重大。在实践中,夫妻双
内隐学习指的是一种不需要意识参与的学习,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内隐学习能够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中的规律并应对环境的变化,对个体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许多研究表明,个体能够内隐地习得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的序列规则。这些经典的序列学习任务中,要求被试对基于刺激属性(如,形状、颜色、空间位置等)构成的序列进行按键反应,刺激呈现与按键反应通常为完全对应的关
本论文从成年仪式的角度考察《海边的卡夫卡》中主人公少年的成长问题。关于主人公少年的成长,村上春树自身在各种采访中也多有提及,说这是关于成长的故事,但纵观各类先行研究关于“成长”这一主题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本论文致力于考察清楚主人公“我”的成长过程以及成长后的状态。笔者将从先行研究中得到“成年仪式”这一启示出发结合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分析,考察主人公少年的成长问题。首先,本文围绕“我”与“被叫做乌鸦的
本文以研究汉字的叙事性为主要内容。从对原始刻画符号的研究出发,引出文字的叙事性概念。文字在本文中限定为汉字,汉字的叙事包括文字叙事和图像叙事。图像叙事主要从主观叙事、作品叙事和氛围叙事这三个方面分析。最后,文章以作品《字造者》为切入点,探究汉字的叙事性。文章着重寻求汉字字体设计中的视觉表象设计和心理内涵,总结出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叙事体系的构建。汉字的叙事主要体现在叙事者、作品、观者和环境四个方面。从
现阶段,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商事交易过程中违约现象比较突出。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针对民事纠纷和商事纠纷并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没有构建完善的商事审判理念和制度,也没有确认商事法律责任的独立地位,现行的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及总概括性的违约责任规定已无法应对商事纠纷中新型法律问题,加之法官忽略了商事思维在商事审判中的运用,往往使得裁判结果不能体现是非公正。本文以经过一审、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