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构建DBM-明胶的核壳结构微组织,在体外评价其力学仿生性能和促BMSCs成骨诱导活性;2.建立大鼠皮下异位成骨模型和原位颅骨缺损模型,评价核壳结构微组织的体内骨缺损修复再生能力;3.建立一种磁控结构化液滴技术,通过磁矩编程和液滴焊接实现骨组织工程微组织的精细操控及组装。方法:1.在体外利用微阵列芯片制备DBM-明胶的核壳结构微凝胶,通过光镜和SEM表征其大体结构,并测量其弹性模量、BM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构建DBM-明胶的核壳结构微组织,在体外评价其力学仿生性能和促BMSCs成骨诱导活性;2.建立大鼠皮下异位成骨模型和原位颅骨缺损模型,评价核壳结构微组织的体内骨缺损修复再生能力;3.建立一种磁控结构化液滴技术,通过磁矩编程和液滴焊接实现骨组织工程微组织的精细操控及组装。方法:1.在体外利用微阵列芯片制备DBM-明胶的核壳结构微凝胶,通过光镜和SEM表征其大体结构,并测量其弹性模量、BMP-2缓释效率、细胞接种率,初步验证核壳结构微凝胶的力学仿生性能。随后接种BMSCs于核壳结构微凝胶,并置入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扩增诱导制备核壳结构微组织,接种后于相应时间点通过活死细胞染色、MTT、ds DNA定量等方法检测微组织上细胞活性;更换成骨诱导液以后,通过测量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Von Kossa染色等方法检测微组织的成骨诱导能力。2.选取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首先构建大鼠背部皮下异位成骨模型,并植入核壳结构微组织,1个月后取材,通过micro-CT评估新生骨量和骨密度,通过H&E和CD31分析其新生骨组织量及新生血管数量。随后构建大鼠临界颅骨缺损模型,并植入核壳结构微组织,分别于1月和3月取材,通过Micro-CT分析其原位新生骨量,通过H&E、Masson、Col-1、OCN组织学分析其原位新生骨组织量。3.利用海藻酸钠和POSS-NH2在水-油交界面的电荷互补作用形成结构化液滴,通过模具塑形,通过磁滞回线测量液滴磁学特性,通过流变测试检验液滴铁磁性与溶液粘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磁化和重新磁化的方式控制液滴运动,并在液滴连接处高温处理焊接液滴,通过紫外光照使Gelma交联成凝胶,并加入Ca Cl2使海藻酸钠化学交联,最终完成微组织的组装。结果:1.光镜和SEM下观察到明显的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微凝胶的弹性模量(2.7±1.2 MPa)比单纯明胶微凝胶(1±0.3 Mpa)高,在26天内核壳结构微凝胶能实现BMP-2的持续释放(累计释放量达175 pg/10μL)。相比于单纯明胶微组织,活/死细胞染色和SEM显示核壳结构微组织上细胞存活的更好,且细胞外基质分泌更多。体外培养7 d,MTT(OD值:核壳组:1.8±0.5;明胶组:1.4±0.1)和ds DNA定量(ds DNA含量:核壳组:36±0.2 ng/mg;明胶组:24±0.1 ng/mg)的结果显示核壳结构微组织上细胞活性更好。成骨诱导21 d,Von Kossa和钙定量(钙含量:核壳组0.62 mol/L,明胶组0.21mol/L)的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微组织上累积更多矿化结节。2.植入大鼠背部异位成骨模型4周后,micro-CT(骨量:核壳组:1.2±0.4 mm~3;明胶组:0.25±0.15 mm~3)和组织学的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微组织新生骨组织量更多,CD31免疫组化(微血管数:核壳组:62±5个/视野;明胶组:35±3个/视野)的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微组织新生血管数量更多。对大鼠原位颅骨缺损修复12周后,micro-CT(骨量:核壳组:2.8±0.5 mm~3;明胶组:1.5±0.2mm~3)和组织学(H&E,Masson,Col-1和OCN)的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微组织对原位临界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更好。3.由10%Gelma、1%海藻酸钠和2.5 mg/ml纳米氧化铁组成的预混液具备铁磁性(Mr/Ms:0.172,矫顽力Hc:5.978 k A/m),单个及多个液滴均可被外磁场(20 m T)磁化,磁化后施加更强的磁场(23 m T)可使液滴重新磁化。通过磁化及重新磁化可实现混合BMSCs液滴的磁矩编程,焊接液滴,交联,完成骨组织工程微组织精细操控及组装。结论:1.核壳结构微组织具有良好的力学和骨诱导活性双仿生性能。DBM微颗粒作为内核,可以为微组织提供良好的力学支撑,其上负载的BMP-2可促进微组织的成骨诱导活性。相比于单纯明胶微组织,核壳结构微组织上BMSCs增殖活性更好,且细胞成骨效果更好。2.核壳结构微组织能在大鼠背部皮下异位成骨,且能促进大鼠原位临界颅骨缺损的修复。这可能与DBM微颗粒提供的良好力学支撑和骨诱导活性相关;此外,具有开放式多孔结构的明胶壳层也可以BMSCs提供保护,使BMSCs在体内更好的发挥修复作用。3.通过磁化和重新磁化的方式可以利用外磁场操控液滴的运动和移动,在此基础上可通过磁矩编程实现骨组织工程微组织的多级组装。这种基于磁控结构化液滴的微组织组装方式不仅可以精细设计组装的每个步骤,也可以实现不同种类微组织的组装。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了解湖北省目前甲状腺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研究方法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和宜昌市夷陵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每个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和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了甲状腺激素与抗体、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尿酸等血液指标。排除不满足纳入标准和资料不完整的受试者后,最终纳入了2664名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湖北省成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
第一部分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分析目的探讨1000余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胎龄24小时、生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血小板压积(PCT)与PDA的发生有关(P24小时(OR=1.589,95%CI 1.125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来,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不断推进。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意味着我国国家空间规划正式启动。本文从现代城市规划起源和国家治理特色两个维度考虑,选择英、美、日三个典型国家进行空间规划历史沿革、体系构建、法律配套、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梳理,提出对
第一部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新发慢性肾脏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目的: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种炎症相关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常规中炎症指标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是否是新发CKD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14033名年度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整个研究期间至少进行两次体检,间隔时间不少于1年),并排除数据缺失及未成年参与者。研究的主要结果
为切实做好2020年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工作,保障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的精神,养殖企业从“加强管理”提高意识,不染病;“固本强元”增强体质,少得病;“精准治疗”科学诊断,少用药等方面推进企业养殖过程中的抗菌药使用数量逐年减少,摸索出了一套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的养殖模式,供广大养殖企业参考。
森林公园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改善环境与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结合新理念新使命新需求,对城市森林公园的主轴线空间、功能定位、视觉呈现、文化氛围等进行改造,能够在体现其自然、生态、野趣的特征下,逐步构建市民百姓喜爱的生态空间,促使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森林公园改造设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主题的城市森林公园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公园设计的主流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深入推进,长江保护与治理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日新月异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重塑传播生态。面对水利行业深度调整和传媒业态深刻变化的双重挤压,《人民长江报》顺应时代潮流,准确把握行业改革发展形势和新闻传播规律,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由报纸、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央媒视频号等组成的融媒体矩阵,打造了以“长江水利”为品牌标识的
目的:血栓形成是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且内皮细胞可以独立于血小板通过影响纤维蛋白产生而影响血栓形成。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但是由于其作用单一且常伴有出血等不良反应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开发新型高效且安全的抗血栓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广
小核仁RNA(sno RNA)在各种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至今为止sno RNA是否在脂肪生成的过程中起作用还没有文献报道。SNORD126是一种含有C/D盒的sno RNA。之前,我们证明了SNORD126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的表达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
目的:抑郁症目前是发病率最高的神经心理疾病之一,除了表现出兴趣减退、悲观绝望等情绪障碍症状,还常常伴随有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而这种认知水平下降可能是由脑内代谢废物如Aβ蓄积,以及脑血管功能障碍所导致。“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是由大脑血管基底膜与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组成的基底膜共同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废物清除途径,而位于其中的血管周围巨噬细胞(peri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