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的话语空间理论为大的理论背景和基础,同时依托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元功能的人称系统、语气系统、情态系统等概念,从中美两国国家元首的隐喻使用的对比入手,分析造成隐喻使用类型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异同,然后将隐喻融入空间话语框架中,将话语空间理论中的情态轴扩展为人际意义维度,将隐喻融入人际意义维度,从而尝试提出国家元首外交演讲话语的人际意义构建机制——“空间-时间-人际意义”政治话语分析模型。美国是世界经济、军事力量最强的发达国家,中国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中美两国通过自身的优势争夺话语权。话语权背后隐含着国与国之间地位、实力、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较量。中美国家元首的外交演讲话语是官方话语的一种高级形式,代表着两国对世界不同的态度、拥有的意识形态。外交演讲话语折射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两国对外行为的差异,成为两国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行为指南。本文将中美国家元首习近平和特朗普任职以来的各19篇外交演讲话语作为对比研究对象,自建小型外交演讲话语语料库。语料库包括两位国家元首的外交访问致辞、全球性主题会议演讲、军事行动宣言等。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演讲话语的语料(中、英文)版选自中国翻译研究院官方网站和中国日报,特朗普总统的外交演讲话语的语料均选自白宫官方网站(www.whitehouse.gov),重点考察中美国家元首外交演讲话语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类型,探寻造成隐喻使用的差异背后的驱动因素;中美国家元首的外交演讲话语如何有效地劝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相信其传达的政治观点、构建良好的人际意义关系。本文利用了英国兰卡斯特语料库研究中心研发的非开源语料分析工具Wmatrix对搜集的语料进行语义域分类,较客观地提取出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外交演讲话语语篇中的语义域及关键词,总结出两国在发展中关注的主题并分析认知语义域和关键词,展现了两国的发展思想导向和不同的意识导向。语义域的分类可以验证采用人工隐喻分类的客观性;使用查特里斯·布莱克(Charteris-Black)的隐喻识别的三步法对自建语料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人工筛选出含有隐喻的语句并进行域的归类。运用语料库源域共鸣值的计算手段,根据共鸣值的大小对隐喻使用的频率进行排序,总结出隐喻的类型并分析隐喻选择的认知差异。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国际利益、意识形态及文化传统,通过对中美国家元首外交演讲话语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得到以下发现:第一,通过Wmatrix提取的语义域与隐喻辨认程序得出的源域关键词所在的语义域高度一致。在习近平外交演讲话语中,Wmatrix语料库语义标注系统中排名靠前的语义域“转变”、“人民”,“成功”、“便宜”、“平静”、“相互”、“人际关系”中排名前四名的关键词有“改革”、“发展”、“经济”、“合作”与隐喻辨认程序计算出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国家是人”隐喻、建筑隐喻、旅途隐喻的源域关键词所在的语义域高度契合。表明了中国发展的重心是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倡导世界各国在平等共赢的基础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特朗普的外交演讲话语中,Wmatrix语料库语义标注系统中排名前几位的语义域“帮助”、“成功”、“属于同一团体”、“宗教与超自然”、“犯罪”、“阻碍、妨碍”中高频率的关键词主要有“成功”、“击败”、“同盟”等,与隐喻辨认程序计算出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战争隐喻”、“国家是人”隐喻、“宗教隐喻”的源域关键词所在的语义域高度契合。表明了美国的发展重点是国家安全、建立全球政治、军事联盟,全球范围内以其宗教信仰传播美国意识形态。第二,自建语料库中习近平使用的隐喻类型多于特朗普使用的类型,隐喻使用的差异是基于两国不同的国家发展理念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价值观。习近平使用的隐喻的类型有16种,“国家是人”、“建筑隐喻”,“旅行隐喻”的隐喻源域共鸣值最高,分别位于第一、二、三位。特朗普使用的隐喻有10种,“战争隐喻”、“国家是人”隐喻、“宗教隐喻”的源域共鸣值最大,使用频率最高,位于前三位。特朗普的隐喻中没有使用戏剧隐喻、船舶隐喻、游戏隐喻、寓言隐喻、珍宝隐喻、冰火隐喻,习近平的隐喻中没有宗教隐喻和生意隐喻。习近平外交演讲话语中所选择的隐喻类型是建立在中国特定的认知体验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上的:中国人爱好和平,不想卷入军事冲突,特别是与美国的军事冲突;中国尊重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体制,希望和其他国家像兄弟姐妹一样在国际大家庭中和平共处,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加强自身建设,把发展作为国家的核心事业来抓;中国拥有坚强的信念,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在各国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特朗普所选择隐喻的类型是建立在美国特定的国际社会地位和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恐怖主义的体验之上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军事地位遥遥领先;各国人民对战争和恐怖主义非常恐惧,希望得到保护;美国愿意与其价值观、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结成同盟关系,愿意承担起“保护”世界的义务。很多国家心理上已经接受美国作为世界大家庭的家长“严父”的形象,违反家长制定的规则将受到惩罚。研究发现,习近平的外交演讲话语使用的隐喻主要围绕国家间的关系建设、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进行的。特朗普使用的隐喻主要围绕全球反恐、国家安全、经济复苏等话题展开的。习近平在使用隐喻时通常含有积极的评价意义,体现出中国公平、坦诚地对待世界各国的态度,但特朗普使用一些概念隐喻表达消极意义,使听众对恐怖主义和经济衰退产生恐惧和焦虑,从而坚定地追随美国,以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第三,批评话语理论中奇尔顿(Chilton)提出的“时间-空间-价值观”话语空间理论中的M轴(情态轴)解释力不足,应考虑其它的反映价值观的因素的加入,从而完善该理论。本文在奇尔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时间-人际”话语分析框架,由情态轴扩展后的人际意义维度融入了隐喻系统、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能更好地解释两位元首如何成功地构建人际意义。习近平和特朗普均利用了语气、情态、人称和隐喻的综合系统传达了其交际的意图,建立起与听众的人际意义,实现了预先设定的交际目的。习近平的外交演讲话语中的指示中心为“我们(中国)”。时间维度中,习近平对过去发生的不幸回顾较少,更多地体现在未来的展望上。空间轴上离中国最近的是愿意共同发展的所有国家。在情态系统方面,习近平使用“应该”这个中量情态词发表了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措施,是温和的建议而不是命令。习近平在外交演讲话语中也使用了高量情态词“必须”,但是必须做某事的对象是“中国”自己,向听众展示了中国在发展中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良好形象。隐喻作为人际意义维度特朗普的外交演讲话语中的指示中心为“我们(美国)”,时间轴分为过去和将来,特朗普重点强调过去,回顾美国遭受的“不平等条约”、遭受的金融危机创伤、9.11以来的恐怖主义伤害。相应的空间轴中离美国最近的是美国的盟友和愿意跟随美国的国家。全球化倡导者的中国、不平等的条约如巴黎气候协定、恐怖主义国家和流氓国家,如伊朗、朝鲜,离指示中心越远,代表的是美国的敌人甚至邪恶势力。情态轴中,特朗普使用了隐喻的多种功能,情态词“must”和“should”表达了美国是世界的领导者,有能力和耐心解决难题,希望其他国家追随其后并遵守其制定的规则,展现了一个强势的美国形象。第四,虽然两位国家元首使用了不同风格的话语策略,但大体上能够达到预定的政治目的。习近平主席使用了赞美受访国国家特色、讲述友谊故事、引用中外经典、运用概念隐喻的话语策略,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让“中国声音”的传播方式更符合当地听众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和认知体验,具有亲和力的话语风格让听众从情感上更容易认同演讲人的立场和观点。给听众树立了一个“和平”、“谦逊”的中国形象。特朗普总统使用了划分阵营、连续重复、树立共同敌人、善用宗教情结、运用隐喻等话语策略,给听众营造了一种恐惧、不安的氛围来排除意识形态与美国及其盟友不一致的国家,激发了对象国听众对对手更加的敌对情绪,从而团结在美国的周围,成为坚定的同盟者,或潜在的同盟国,塑造了只有美国才能救世界的“英雄”形象。因此,习近平和特朗普在选择不同类型的隐喻时是受国家历史、文化、世界地位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其现行的认知模式和意识形态。通过批评话语分析对中美领导人话语和人际意义建构机制的研究可以了解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深层的思维模式的异同,将有助于更迅速准确地理解双方话语、避免误解、加强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沟通策略运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