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我们对松龄血脉康与氯沙坦钾对照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一级进行临床观察,以期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今后寻找中成药提高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评估松龄血脉康胶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基础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初步形成并促进“血脉同治”的中医理论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研究方法选取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和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科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一级患者,随机分配至松龄血脉康组(A组)、氯沙坦钾组(B组)。A组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氯沙坦钾片安慰剂,每日1次,每次50mg(1片)。B组予氯沙坦钾片,每日1次,每次50mg(1片);松龄血脉康胶囊安慰剂,每日3次,每次3粒。两组疗程均为60天,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高血压症状评分、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并判定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方面。本研究共入组病例53例,其中松龄血脉康组(A组)28例,氯沙坦钾组(B组)25例。两组病人入组时的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病程、职业分布、中医证候积分、高血压症状评分、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患者各症状积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除A组头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症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均可缓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证候积分,从而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但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使头痛尚未显示出差异性,但有缓解的趋势。两组间治疗后相比,肝阳上亢型的各项症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值差异提示A组在急躁易怒、目赤、舌黄方面优于B组,即松龄血脉康在改善肝阳上亢证候的典型症状方面(急躁易怒、目赤、舌黄)优于氯沙坦钾。但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尚未出现统计学差异。3.高血压的症状评分。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患者高血压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症状各项积分及总分均值均低于治疗前水平,A组内水肿及B组的心悸、胸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症状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眩晕或耳鸣、头晕、乏力、多尿方面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药均可降低患者高血压症状评分,从而改善症状,但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少,使A组在缓解水肿方面,B组在缓解心悸、胸痛方面尚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但两组药在缓解高血压前期典型症状(眩晕或耳鸣、头晕、乏力、多尿及总分)方面作用明显。两组患者高血压各项症状在治疗后进行组间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在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不适症状,但改善程度上没有明显差异。4.坐位收缩压(SBP)、坐位舒张压(DBP)、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SBPV、DBPV)、达标率比较。①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坐位SBP、DBP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患者坐位SBP、DBP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均能够降低坐位SBP、DBP,但降低程度方面无差异。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5.00%、88.00%,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均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一级,且降压疗效无差异。③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患者动态SBP、DBP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患者动态SBP、DBP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值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药物均有降低动态SBP、DBP的趋势,但可能因样本量太小,尚未显示出差异。④治疗前后A组内比较SBPV、DBPV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比较SBPV、DBP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均值可知治疗后血压变异性反而升高,说明两药均不能改善血压变异性,这可能与样本量少、患者依从性或其他能引起血压变异性的因素有关。研究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与氯沙坦钾片治疗高血压病1级,均能达到满意的达标率,且都可不同程度改善肝阳上亢证候及高血压相关症状,但二组药均没有改善血压变异性的作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安全性检测,无不良反应出现,总体来说,松龄血脉康可以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一级患者的主观感受,疗效显著,而且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一级的推荐药物,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