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桥接治疗并补救性支架与直接血管内治疗并补救性支架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异同。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后加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病例。采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既往史、入院NIHSS评分等)、临床治疗相关特征(麻醉方式、临床治疗时间节点等)、手术及随访资料(血管再通情况、颅内出血、NIHSS评分、预后情况等)以了解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一步根据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根据患者是否行静脉溶栓,分为桥接治疗组和直接治疗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治疗相关特征、及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0天功能良好率、90天死亡率等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式安全性及有效性有无差异。结果:(1)根据入组标准筛选60例患者,补救性支架植入后即刻血管再通(mTICI2b~3级)55例(91.7%),术前与术后24 h NIHSS评分[17.5(15,24)分vs.12(8.25,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29例(48.3%),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9例(15.0%),死亡9例(15.0%);(2)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发病-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症状性颅内出血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患有糖尿病、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延长、取栓次数增多、症状性颅内出血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增高(OR=1.138,95%CI:1.026~1.263)、伴糖尿病(OR=1.176,95%CI:1.038~1.825)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桥接治疗组和直接治疗组临床基线资料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收缩压水平、入院NIHS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相关特征:麻醉方式、发病-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是否球囊扩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结局:桥接治疗组与直接治疗组的组间即刻血管再通率(92.3%vs.91.2%)、术后24h NIHSS评分[12.00(7.75,18.00)分vs.14.50(10.00,22.00)分]及5~7d NIHSS评分[8(3.00,12.5)分vs.10.5(6.75,16.75)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57.7%vs.41.2%)、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9.2%vs.11.8%)及死亡率(11.5%vs.17.7%)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是安全及有效的;(2)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血流重建时间、取栓次数、症状性颅内出血为预后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3)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两组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