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边陲,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气候特征,藻类资源相对丰富,但其区系分类研究较为薄弱。硅藻是一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真核自养型水生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及生物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国际区系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活跃的植物类群。1981年至2009年间,由本实验室的多名研究人员在黑龙江省多个地区进行藻类标本采集,本文所涉及的标本近128号,采集时间一般在4月-9月之间采集,最高水温27℃、最低水温为-1℃,pH范围在5.5-8.4之间。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其中硅藻的无壳缝目,短壳缝目和单壳缝目植物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共鉴定硅藻90个分类单位,包括61种22变种2变型5亚种,隶属3目3科11属,所有种类均附有数码照片。无壳缝目共发现7属:四环藻属(Tetracyclus),平板藻属(Tebellaria),等片藻属(Diatoma),扇形藻属(Meridion),星杆藻属(Asterionella),脆杆藻属(Syndra),针杆藻属(Fragilaria),共47个分类单位,包括33种13变种1变型。占所发现三目硅藻数目的52%。短壳缝目共发现1属:短缝藻属(Eunotia),共23个分类单位,包括17种5变种1变型。曲壳藻目共发现3属:卵形藻属(Cocconeis),曲壳藻属(Achnanthes),弯楔藻属(Rhoicosphenia),共20个分类单位,包括11种4变种5亚种。其中针杆藻属(Syndra)、脆杆藻属(Fragilaria)、短缝藻属(Eunotia)、曲壳藻属(Achnanthes)4个属的硅藻数量占所发现种类的81.1%。同时,对黑龙江省硅藻种类的分布、生态分布特点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1、本文涉及的无壳缝目,短壳缝目和单壳缝目硅藻属于典型浮游型的种类较少,浮游或附生种类的较多;低电解质型、低-中电解质型硅藻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短壳缝目硅藻比其他两个目硅藻更喜低电解质的生境;无壳缝目硅藻更适中性水体,短壳缝更喜酸性环境,而曲壳藻更喜中性及碱性环境;黑龙江省冷水种较常见,温水种偶见;无壳缝目硅藻存在的范围较广,从贫营养型水体至富营养水体都可能出现,而短壳缝目和单壳缝目硅藻更喜贫营养型的水体。2、大兴安岭出现较多的喜贫营养或贫-中营养的种类,还发现了一些喜酸性和喜冷水的种类;小兴安岭地区的硅藻组成类型与大兴安岭相似,以喜低电解质、低pH值、贫营养、冷水的种类为主要区系特征;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区域的硅藻种类组成以喜低电解质、中性、贫营养的冷水种类为主要区系特征,且与兴安岭明显不同;本研究中无壳缝目硅藻在松嫩平原的分布达64%,其中,喜中-高电解质种类比例增加,喜酸性种类、喜碱性的种类同时出现;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相比,无壳缝目硅藻所占比例下降,喜中至高电解质种类比例减少,喜酸性种类和喜碱性种类并存,喜贫营养种类有所增加。本文对黑龙江省无壳缝目,短壳缝目和单壳缝目硅藻植物的分类及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我国藻类资源的调查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