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多方面的需求和当前的治疗手段单一成为慢性失眠症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临床工作中接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常常在焦虑、抑郁、疲乏及嗜睡等日间功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给予基于评估的、综合的、系统的治疗。另一方面,目前治疗手段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这并不能全面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失眠所伴随的日间症状。随着人们对睡眠的关注增加,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单纯的催眠药物治疗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评估四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基于评估的优化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慢性失眠症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机制的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在改善睡眠质量、日间疲劳与嗜睡程度、焦虑与抑郁症状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药物对血压、血糖、心电图的影响,以期阐明四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失眠症患者在基于评估的基础上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优化慢性失眠症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18年9月-2021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睡眠医学科住院并且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慢性失眠症患者131例。完成多导睡眠监测后排除合并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拒绝完成量表及检验复测的7例及无效量表3份,脱落率为8.4%。最终纳入12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为四组,每组30例,包括:阿戈美拉汀组、曲唑酮组、氟伏沙明组、米氮平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估睡眠质量,Flinders疲劳量表(Flinders Fatigue Scale,FFS)、Epworth嗜睡量表(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日间疲乏体验及嗜睡程度,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估焦虑及抑郁症状。监测血压(Blood Pressure)、血糖(Blood Glucose)、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评估药物安全性。在治疗4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以及不同治疗方案间睡眠质量、日间疲乏体验及嗜睡程度、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差异,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优化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在治疗前基线水平各项评估指标的差异:本研究共纳入120例被试者,分为4组,包括:阿戈美拉汀组30例,男12例(40.00%),女18例(60.00%),平均年龄(53.30±8.29)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1.73±4.23)年;曲唑酮组30例,男7例(23.30%),女23例(76.70%),平均年龄(51.11±6.51)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0.19±2.90)年;氟伏沙明组30例,男15例(23.30%),女15例(50.00%),平均年龄(53.91±9.74)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1.24±4.32)年;米氮平组30例,男11例(36.90%),女19例(63.30%),平均年龄(54.86±9.1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0.80±4.16)年。各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在PSQI、ISI、FFS、ESS、HAMA、HAMD、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心率、PR间期、QRS波宽、QTc间期治疗前基线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睡眠质量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PSQI评分(F4,95=0.01,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IS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ISI评分(F4,95=0.67,P=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日间疲乏体验及嗜睡程度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F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FFS评分(F4,95=0.24,P=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E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ESS评分(F4,95=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阿戈美拉汀组较曲唑酮组、米氮平组有差异,氟伏沙明组较曲唑酮组、米氮平组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焦虑及抑郁症状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HA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HAMA评分(F4,95=2.84,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HAMA评分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曲唑酮组较米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HAMD评分(F4,95=3.50,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米氮平组较曲唑酮组、氟伏沙明组有差异,阿戈美拉汀组较曲唑酮组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血压、血糖、心电图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收缩压(F4,95=0.47,P=0.71)、舒张压(F4,95=0.59,P=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血糖(F4,95=0.13,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率、PR间期、QRS波宽、QTc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四组间心率(F4,95=0.89,P=0.45)、PR间期(F4,95=0.62,P=0.61)、QRS波宽(F4,95=0.68,P=0.56)、QTc间期(F4,95=1.02,P=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B结论1.阿戈美拉汀、曲唑酮、氟伏沙明及米氮平均能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日间疲乏体验及所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且四种药物均能增加日间嗜睡程度。2.曲唑酮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伴发的焦虑症状疗效优于米氮平。米氮平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疗效优于曲唑酮、氟伏沙明;阿戈美拉汀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疗效优于曲唑酮。阿戈美拉汀、氟伏沙明较曲唑酮、米氮平更易导致日间嗜睡。3.阿戈美拉汀、曲唑酮、氟伏沙明及米氮平对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四种药物均对血糖、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背景当前酒精依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功能的损害,同时对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然而酒精依赖经常同抑郁伴随发生,这种共病会导致两种疾病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风险,目前针对酒精依赖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居多,而针对酒精依赖伴抑郁的治疗和干预还没有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尝试构建一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为酒精依赖伴抑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思路。目的
背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拥有健康体魄也是健康中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保障。但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近几年发病率增长迅速,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儿童及青少年一旦确诊,需终身胰岛素治疗及血糖监测,对患儿及家庭来讲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影响家庭功能复原。目的了解儿童及青少年T1DM患儿父母照顾者负担、心理
背景我国目前老龄化趋势加剧,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逐渐增加。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是突触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从突触水平反应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模型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多巴胺(Dopamine,DA)是大脑中主要的神经递质,调节多种脑功能,与衰老、AD等疾病的认知功能缺陷有关,作为海马中表达最丰富的D2样受体,D4R增强了与学习和记忆功能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作为一个免疫耐受分子,HLA-G最初发现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为孕妇胎儿提供免疫耐受,也促进移植物耐受,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有利于肿瘤细胞和病毒发生免疫逃逸。前期我们的研究发现,HTLV-1病毒感染Hela等肿瘤细胞后,免疫耐受分子HLA-G出现高表达
背景冠心病因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群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知觉压力可引起中青年精神紧张甚至睡眠障碍而导致冠心病,而冠心病又会进一步加重其精神紧张及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积极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对压力的应激反应,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显得至关重要。目的了解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
背景THA是目前骨科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而DVT则被广泛认为可能是所有THA病人中严重而又普遍的并发症之一。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是DVT预防的三大基石。物理预防当中GCS相较于其他物理预防方式,其优点在于易获得、经济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但如何规范地应用GCS,已成为国内外医护专家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在GCS临床应用方面尚缺乏标准和规范,对于GCS的使用时长与持续性无明确标准。目的本研究通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等不明确,易产生疾病不确定感,这种疾病体验会阻碍患者康复信心,影响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卒中后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评价指标。研究证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个体生活质量,但二者之间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疾病不确定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关系的中介效应模型
背景衰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存在学习记忆减退与突触可塑性(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受损。LTP是一种突触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依赖于AMPAR膜表达的持续增加、是反映认知功能的细胞模型。AMPAR跨膜转运蛋白γ8(TARPγ8)是LTP的关键调节蛋白,在突触的传递和LTP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表达受钙调蛋白激酶II(Ca MCⅡC)与钙蛋白酶(Calpa
背景对于大多数原因导致的不育可以经过手术或药物进行治疗,但对于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而言,无法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法痊愈。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MSC由于其多能性和低免疫源性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MSC可以分化为所有三个胚层的高级衍生物,例如骨骼,软骨,脂肪,肌肉等,而一些研究结果表明MSC具有分化为生殖细胞(Germ cell,GC)的潜能有望应用于不
背景自全面施行“二孩政策”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居世界第一,各城市普遍在40%以上,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10%~15%。疼痛作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型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疼痛问题,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特别是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