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多方面的需求和当前的治疗手段单一成为慢性失眠症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临床工作中接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常常在焦虑、抑郁、疲乏及嗜睡等日间功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给予基于评估的、综合的、系统的治疗。另一方面,目前治疗手段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这并不能全面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失眠所伴随的日间症状。随着人们对睡眠的关注增加,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单纯的催眠药物治疗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评估四种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基于评估的优化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慢性失眠症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机制的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在改善睡眠质量、日间疲劳与嗜睡程度、焦虑与抑郁症状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药物对血压、血糖、心电图的影响,以期阐明四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失眠症患者在基于评估的基础上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优化慢性失眠症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18年9月-2021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睡眠医学科住院并且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慢性失眠症患者131例。完成多导睡眠监测后排除合并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拒绝完成量表及检验复测的7例及无效量表3份,脱落率为8.4%。最终纳入12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为四组,每组30例,包括:阿戈美拉汀组、曲唑酮组、氟伏沙明组、米氮平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估睡眠质量,Flinders疲劳量表(Flinders Fatigue Scale,FFS)、Epworth嗜睡量表(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日间疲乏体验及嗜睡程度,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估焦虑及抑郁症状。监测血压(Blood Pressure)、血糖(Blood Glucose)、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评估药物安全性。在治疗4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以及不同治疗方案间睡眠质量、日间疲乏体验及嗜睡程度、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差异,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优化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在治疗前基线水平各项评估指标的差异:本研究共纳入120例被试者,分为4组,包括:阿戈美拉汀组30例,男12例(40.00%),女18例(60.00%),平均年龄(53.30±8.29)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1.73±4.23)年;曲唑酮组30例,男7例(23.30%),女23例(76.70%),平均年龄(51.11±6.51)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0.19±2.90)年;氟伏沙明组30例,男15例(23.30%),女15例(50.00%),平均年龄(53.91±9.74)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1.24±4.32)年;米氮平组30例,男11例(36.90%),女19例(63.30%),平均年龄(54.86±9.1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0.80±4.16)年。各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在PSQI、ISI、FFS、ESS、HAMA、HAMD、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心率、PR间期、QRS波宽、QTc间期治疗前基线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睡眠质量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PSQI评分(F4,95=0.01,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IS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ISI评分(F4,95=0.67,P=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日间疲乏体验及嗜睡程度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F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FFS评分(F4,95=0.24,P=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E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ESS评分(F4,95=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阿戈美拉汀组较曲唑酮组、米氮平组有差异,氟伏沙明组较曲唑酮组、米氮平组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焦虑及抑郁症状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HA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HAMA评分(F4,95=2.84,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HAMA评分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曲唑酮组较米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HAMD评分(F4,95=3.50,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米氮平组较曲唑酮组、氟伏沙明组有差异,阿戈美拉汀组较曲唑酮组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血压、血糖、心电图评估比较:(1)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收缩压(F4,95=0.47,P=0.71)、舒张压(F4,95=0.59,P=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组间血糖(F4,95=0.13,P=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每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率、PR间期、QRS波宽、QTc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四组间心率(F4,95=0.89,P=0.45)、PR间期(F4,95=0.62,P=0.61)、QRS波宽(F4,95=0.68,P=0.56)、QTc间期(F4,95=1.02,P=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B结论1.阿戈美拉汀、曲唑酮、氟伏沙明及米氮平均能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日间疲乏体验及所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且四种药物均能增加日间嗜睡程度。2.曲唑酮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伴发的焦虑症状疗效优于米氮平。米氮平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疗效优于曲唑酮、氟伏沙明;阿戈美拉汀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疗效优于曲唑酮。阿戈美拉汀、氟伏沙明较曲唑酮、米氮平更易导致日间嗜睡。3.阿戈美拉汀、曲唑酮、氟伏沙明及米氮平对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四种药物均对血糖、心电图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