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全球化时代因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所凸显出来的和谐问题为基本出发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探究了以此来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所凸显的社会问题的重大意义,并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包括目标、动力,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以及在中国的发展。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存在的理论依据与研究价值,并对和谐范畴做了系统辩析。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一个临界点,使得和谐问题更加凸显,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研究还存在缺憾,因此在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可能;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建立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马克思是在对市民社会考察的基础上,批判和超越了资产阶级的和谐社会观,得出了和谐社会理论。这种和谐,就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的飞跃发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经济的增长、物质生活的丰富,同时造成了社会技术心理的急剧变化,其中技术恐惧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对技术的社会心理反应现象,这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即信息革命,伴随信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的信息化深刻地影
该文简要考察了黑格尔、维特根斯坦和马克思的超越之路,并认为:超越之路有多种,但有几点却是各路相通的:第一,把真知从古典是论的王座上请下来,存在论不会再围着真知转;第二,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对近十年我国的“三农”工作进行了总结,强调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是其交往行为理论体系的重要部门,是他研究西方社会理性化的基本思路.他以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双重社会结构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对西方社会现实、理性和现
已有研究显示,科学哲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精华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它的印迹。20世纪初期管理学的发展同样与其时代主流哲学之间保持着高度的相通和一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