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史是指生物体从出生、生长、分化、繁殖、衰老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而生活史特征是指直接与繁殖和生存相关的一些特征。在自然界中,动物的生活环境多样,动物为了生存和繁殖,必将在生活史特征方面进行改变或调整以适应不同生活环境。因此,不同生活环境的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特征;而对动物生活史特征的研究可明确动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进化。 动物的年龄结构是生活史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物年龄的研究可明确诸多生活史特征,如性成熟年龄、生长速率和寿命等。因此,动物的年龄结构是生活史特征研究的基础。鉴定动物种群年龄的方法有很多,如标记重捕法、体长频率分布法、骨龄学方法等。其中,骨龄学被认为是目前鉴定两栖动物年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以山溪鲵、商城肥鲵和中华大蟾蜍为研究对象进行骨龄学研究,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报道山溪鲵和商城肥鲵的年龄结构及相关的生活史特征,明确这两个物种的生活史特征,为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探讨海拔对动物生活史特征的影响;(3)验证年龄和相关生活史特征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溪鲵年龄结构的影响,四川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海拔3070m)、灵关镇三道坪(海拔2543m)和天主教堂(海拔1844m)以及绵阳市安县千佛山(海拔2192m)四个种群的山溪鲵标本用于本研究,样本数分别为40只、50只、11只和7只。由于在千佛山地区和天主教堂地区采集到的山溪鲵样本量太少,故只对其进行简单的年龄分析。夹金山种群雌性山溪鲵的头体长范围是72.1~94.5mm,平均值为80.9mm;体重范围是7.8~17.7g,平均值为12.4g;年龄范围是10~15岁,平均值为11.7岁。夹金山种群雄性山溪鲵的头体长范围是71.3~94.6mm,平均值为81.6mm;体重范围是8.7~18.2g,平均值为11.7g;年龄范围是9~14岁,平均值为10.8岁。三道坪种群雌性山溪鲵的头体长范围是64.4~82.6mm,平均值为74.5mm;体重范围是6.0~13.3g,平均值为9.8g;年龄范围是7~13岁,平均值为9.4岁。三道坪种群雄性山溪鲵的头体长范围是67.9~84.1mm,平均值为76.8mm;体重范围是8.3~15.5g平均值为11.7g;年龄范围是6~13岁,平均值为9.3岁。通过比较可知,夹金山雌性山溪鲵的平均头体长、体重、年龄显著大于三道坪雌性山溪鲵;除了夹金山雄性山溪鲵和三道坪雄性山溪鲵的平均体重相同之外,夹金山雄性山溪鲵的平均头体长、年龄也均显著大于三道坪雄性山溪鲵。通过分析可知,高海拔种群(夹金山)山溪鲵的头体长、体重、年龄均大于低海拔种群(三道坪)山溪鲵的头体长、体重,这一结果符合Bergmann定律。 对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鹞落坪的(海拔高度1135m)190号商城肥鲵样本的年龄结构研究显示,雌性商城肥鲵的头体长范围是78.0~120.2mm,平均头体长100.2mm;体重范围是17.1~48.7g,平均值为31.8g;年龄范围是5~13岁,平均值为8.8岁。雄性商城肥鲵的头体长范围是76.7~129.4mm,平均值为105.3mm;体重范围是14.3~60.6g,平均值为37.1g;年龄范围是5~13岁,平均值为9.6岁。通过比较可知,雌性商城肥鲵的平均头体长、体重、年龄均显著小于雄性商城肥鲵。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学者所研究两栖动物雌性个体具有较大的性二态性所不同。 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的(海拔高度360m)196只中华大蟾蜍的年龄结构研究显示雌性中华大蟾蜍的头体长范围是80.1~110.4mm,平均值为97.2mm;体重范围是29.8~195.7g,平均值为104.6g;年龄范围是2~6岁,平均值为3.6岁。雄性中华大蟾蜍的头体长范围是80.9~102.5mm,平均值为93.2mm;体重范围是41.9~200.6g,平均值为85.7g;年龄范围是2~5岁,平均值为3.2岁。通过比较可知,雌性中华大蟾蜍的平均头体长、体重、年龄均显著大于雄性中华大蟾蜍。对比四川南充、辽宁阜新地区中华大蟾蜍的种群结构可知,处于中间纬度(洛阳地区)的中华大蟾蜍具有较小的头体长、年龄结构及较慢的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