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肝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目前手术切除依然是治疗HCC的有效手段,手术术式主要分为解剖性肝切除术(anatomic resection,AR)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nonanatomic resection,NAR)两种,但是由于目前缺乏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RCT),主要的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因此哪种手术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AR)和非解剖性肝切除(NA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接受肝切除术HCC患者89例,解剖组42例,非解剖组4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2年随访结局,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因素(性别、年龄、肝硬化、AFP(甲胎蛋白)、微血管侵犯、Hbs Ag(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肿瘤直径、切缘距离、手术方式等)。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比例模型。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肝癌患者89人,解剖性肝切除组42人,非解剖性肝切除组47人。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FP、Child分级、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术前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155.86±48.1)min,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115.36±34.6)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是(268.33±139.2)ml和(344.89±160.6)ml,解剖性肝切除组明显少于非解剖组。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第3天的ALT、AST、ALB分别为(208.39±189.9)U/L、(90.98±83.1)U/L和(35.56±3.7)g/L。非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第3天ALT、AST、ALB分别为(410.44±301.2)U/L、(178.37±242.0)U/L和(33.83±4.3)g/L。t检验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28.5%(12/42),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48.9%(23/47)(P<0.05)。2年死亡率分别为9.5%(4/42)、12.7%(6/47),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FP(甲胎蛋白)、微血管侵犯、手术术式为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AFP(甲胎蛋白)和ALT(谷丙转氨酶)为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解剖性肝切除技术要求较非解剖肝切除复杂,手术耗时较多,但其操作精细,术中出血较少,能够减少肝功能损害,因此较为安全。2.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相比,解剖性肝切除能够降低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提高术后早期无瘤生存率。3.HCC早期复发还与外周血AFP、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