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目前市场上依据产地不同分为浙麦冬及川麦冬,浙麦冬与川麦冬在生长年限与性状各不相同。浙麦冬为生长三到四年后采挖作为药材,而川麦冬为生长一年后采挖入药,传统上认为质量以浙江的最佳,但目前产量四川最大。浙麦冬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而麦冬一直以浙麦冬质量为优,但未见系统地对浙麦冬及川麦冬两者成分的比较研究报道。目前2010版《中国药典》中麦冬收载的项目包括性状及显微鉴别、以麦冬对照药材为参照的薄层鉴别以及将鲁斯可皂苷元作为对照品进行的总皂苷含量测定,仍未能系统地对麦冬的质量进行分析。另浙江正大青春宝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是以浙麦冬投料生产,故同时研究其含量。本课题以研究浙麦冬为主,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分别从性状鉴别、化学成分研究、指纹图谱、含量测定以及薄层鉴别等方面对浙麦冬及川麦冬进行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浙麦冬与川麦冬的区别,从而控制麦冬药材的质量。目的:(1)对浙麦冬及川麦冬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找出区别性的特征性成分;(2)建立麦冬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比较浙麦冬及川麦冬的异同;(3)建立麦冬特征性成分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4)对浙麦冬及川麦冬的性状、显微进行比较研究,并建立浙麦冬及川麦冬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5)研究浙麦冬不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式特征性成分的含量变化;(6)建立参麦注射液中麦冬相关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1)对浙麦冬及川麦冬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采用气质联用的方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采用ODS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多种分离手段,对浙麦冬中的特征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采用液质联用以及核磁鉴定的方法对特征性成分进行确证。(2)采用液相色谱法,研究建立麦冬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方法学验证。(3)采用液相色谱法,建立麦冬药材特征性成分定量测定的HPLC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实验。(4)对浙麦冬及川麦冬进行性状鉴别以及显微鉴定,并采用TLC,建立浙麦冬及川麦冬特征性成分的鉴别方法。(5)对不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式的浙麦冬进行含量测定与分析。(6)采用HPLC-ELSD法,建立参麦注射液中相关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结果;(1)Ⅰ.浙麦冬与川麦冬在挥发性成分上有一定区别,经过气质联用检测研究分析,浙麦冬共检测到14个峰,而川麦冬仅能检测到6个峰;两者共有的峰为5个,且为浙麦冬量更大。Ⅱ.浙麦冬与川麦冬在黄酮类成分上存在差异,浙麦冬具有区别于川麦冬的4个特征性成分6-醛基-7-甲氧基异麦冬黄烷酮B、Ophiopogonanone D、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及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其中6-醛基-7-甲氧基异麦冬黄烷酮B及Ophiopogonanone D成分浙麦冬含量较高,川麦冬含量极低甚至未能检测;成分为两者均有的共有成分。针对浙麦冬中特有的黄酮类特征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并采用了核磁鉴定,得到了6-醛基-7-甲氧基异麦冬黄烷酮B及Ophiopogonanone D两个成分。通过对照品验证与液质联用方法以及液相色谱中光谱图的比对确认了浙麦冬与川麦冬的共有成分为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及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但比例有差别。Ⅲ.通过对浙麦冬及川麦冬正丁醇部分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浙麦冬与川麦冬正丁醇部分区别不大,但浙麦冬中含有龙脑苷成分,而川麦冬中未能检测到此成分。而浙麦冬中麦冬皂苷D成分极低,川麦冬中麦冬皂苷D含量与之相比较高。(2)建立了浙麦冬与川麦冬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均有8个特征峰,各自相似度均大于0.9。但以浙麦冬对照指纹图谱来测定川麦冬样品,10批川麦冬样品相似度均低于0.8,说明两者在成分上有较大区别。(3)Ⅰ.建立了同时测定麦冬中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及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经过方法学验证,回收率分别为101.39%(RSD=2.4%)和103.46%(RSD=2.1%)线性、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通过对10批浙麦冬和川麦冬样品的测定,发现浙麦冬中两者的含量均比川麦冬高,两者比例高低不同。Ⅱ.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浙麦冬及川麦冬总黄酮的方法,并通过方法学验证,线性、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通过浙麦冬及川麦冬各6批的样品测定,发现浙麦冬总黄酮的含量比川麦冬高。Ⅲ.建立了HPLC-ELSD法测定浙麦冬中龙脑苷含量的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回收率为102.9%(RSD=2.6%),线性、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均符合要求。Ⅳ.测定了浙麦冬及川麦冬中麦冬皂苷D的含量,结果浙麦冬中含量极低,而川麦冬中含量稍高。V.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中麦冬总皂苷项下方法测定了浙麦冬及川麦冬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两者差异不明显。(4)浙麦冬与川麦冬在性状上存在一定区别,浙麦冬的外形、气味都与川麦冬存在差异。建立浙麦冬与川麦冬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Rf值合适,斑点清晰,能将浙麦冬与川麦冬进行区分。(5)Ⅰ.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式的浙麦冬样品中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及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季节的样品随着时间的变化,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及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均有变化的趋势,而不同加工方式中浙麦冬样品变化不大。Ⅱ.采用建立的总黄酮测定方法对不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式浙麦冬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不同采收季节样品随着时间的增长,含量缓慢增加。而不同加工方式的样品含量变化不大。Ⅲ.采用建立的龙脑苷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式的浙麦冬样品进行测定,结果采收季节在3-6月份的样品其含量变化不大,从6月份开始到9月份,龙脑苷含量缓慢增加。而不同加工方式的样品含量变化不大。Ⅳ.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中总皂苷项下方法测定了不同采收时间的样品,结果差异不明显。(6)建立了HPLC-ELSD法测定参麦注射液中龙脑苷含量的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回收率为98.7%(RSD=2.0%),线性、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均符合要求。结论:(1)本课题通过对浙麦冬及川麦冬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明确了浙麦冬及川麦冬区别的特征性成分,为麦冬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指标,为活性成分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物质基础。(2)建立了以浙麦冬、川麦冬的指纹图谱,为各自地道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与手段。(3)建立了麦冬药材含量测定、薄层鉴别方法,为麦冬药材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保证了药材的质量达到稳定可控。(4)明确了浙麦冬与川麦冬在性状以及显微上的区别,为麦冬的品种鉴别提供依据,也利于麦冬药材的质量控制。(5)本课题通过对不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式特征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掌握了特征性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为麦冬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地道药材检测指标,可更好地促进麦冬药材的开发利用。(6)本课题建立了龙脑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完善了参麦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控制工艺的稳定,保障制剂的稳定性,对指导实际生产,控制生产环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