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桐城古文秉清代文坛之宗。其存在时间之长、作家规模之庞大、影响范围之广阔,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流派可望其项背,逾时百年依旧成就斐然,自梅曾亮、曾国藩后卓然为天下文章之大宗。时至晚清,历史即将把一个几欲沉落的王朝带入二十世纪,内忧外患下的清帝国即将彻底分崩离析。西学的输入冲击着传统文化体制下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古文也不例外,面临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存在适应的问题。因此,如何使这一传统文体应时代要求生存和延续下去,成为晚清桐城古文家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贺涛作为晚清桐城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和思想很能反映桐城古文在晚清这一“末世”中的存在于发展。同时,与贺涛一样致力于保存桐城古文的文人,以师承、交游关系为依托,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圈子——畿辅古文圈。贺涛是晚晴桐城派畿辅古文圈里成就很高的一位,在古文创作上深得桐城派精义,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贺先生文集》四卷,《贺先生尺牍》二卷。研究贺涛散文对于中国古代散文、桐城派古文创作理论和审美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贺涛古文创作,也必须要论及与他关系紧密的畿辅古文圈。清中后期古文创作繁荣,其表现之一就是创作群体的空前壮大,并在特定时期以某几位主要作家的活动为中心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古文圈子。如道、咸时期的梅增亮京师古文圈、咸同时期的曾国藩幕府古文圈。古文圈中的作家们或因家学渊源,或因师承关系和地缘关系聚集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下产生创作上的同一性。这些古文圈的活跃使桐城古文迅速成为天下文章的大宗。这些古文圈子内的作家个体虽然创作风格各异,但在整体创作倾向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这种集体表现出的一致性通常代表了一个古文圈创作的总体面貌。迄今为止,学界对于贺涛的研究仍不完备,或只是对他散文成就浅尝辄止的探讨,或者只是将其归入桐城宗法中的惊鸿一瞥的论述。对于贺涛生平事迹、思想渊源、文学理论、创作实践等等尚缺乏完整深入的论述。晚清古文思想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各种具体事件的发生,而这些事件本身也属于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历史的角度纵向深发到文学事件,推而及之具体人物的思想创作,这是此前的研究者所未能运用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