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茨杰拉德被盛誉为美国20世纪小说界“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他立名于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却以1925年问世的The Great Gatsby奠定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声望。The Great Gatsby语言精确细腻流畅,结构严谨,深受中国读者、译者和文学家的欢迎。国内对The Great Gatsby进行翻译的译本不胜枚举。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乔志高和巫宁坤翻译的版本,两者翻译各具特色,深受读者和学者的喜爱。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结合自己丰富的翻译经验提出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于80年代传入中国,引起巨大反响。功能对等理论是科学的翻译理论,与国内“信达雅”和“传神”的翻译思想不同,但又有异曲同工之妙。该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要达到功能上对等,在词汇、语法、语义、语篇和文化语境方面要用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该理论注重读者反映,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该理论开辟了翻译理论的新天地。本文从奈达功能对等的理论角度剖析乔志高和巫宁坤两部脍炙人口的译作,并不是为了比较出哪一个版本的译作更佳,而是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两个译本的等效翻译中是如何实现的,并进一步肯定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指导地位。同时本文也会结合两个译本的对等翻译风格和长处就如何创造出高品质的翻译作品给出建议。正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该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论述The Great Gatsby的中译本研究。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中将主要介绍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及原则等,笔者也会就奈达理论及其研究做出讨论。第四部分为The Great Gatsby的两个中译本对比研究,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从功能对等的理论下的词汇、语法、语义、语篇和文化语境等五个方面举例对比分析,指出两个中译本分别在哪些方面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并如何实现。第五部分为论文的总结部分,笔者在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