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割与狂欢——80年代以来'废都'型人格谱系的文化分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阉割威胁下形成了人类文明,但同时反阉割的本我狂欢也贯穿人类文明始终.80年代以来,阉割与狂欢以复杂的变迁构成了"废都"式的文化语境,也形成了"废都"文化人格,这其中,受阉的章永璘型人格、迷乱裂变的庄之蝶型人格、走向狂欢的顽主型人格构成了"废都"型人格谱系.该文通过对这个谱系中三种典型人格的分析来梳理新时期文学中文化人格的变化,企图以点代面来把握新时期文学创作与文化语境的某些本质特征及变迁规律.这种分析既是一种文本分析、精神分析,也是一种包括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在内的文化分析.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中国文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转型已是众说纷纭的话题,该文以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梁启超为切入点,来探究一下他与这一历史事件的关系.论文将借鉴比较文学研究中的
1903年,鲁迅译作了《斯巴达之魂》来宣扬尚武精神,希望全体国民能像斯巴达战士那样奋勇杀敌,“不胜则死”,抗战到底.鲁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救亡图存.然而,鲁迅的暴力救国论却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这位美国左派文坛领袖,他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剖析了后现代文化政治,创造了西方文化与其政治经济相联系的新批评视野.同时,他又从政治、经济
该文试图以主题学研究的方法重新审视《浮士德》,通过对文本中潜藏的原型性母题"灵与肉"的解析,力求彰显文本所具备的独特思想意义和不朽美学价值,并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