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取向及焊料层厚度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和芯片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封装工艺不断改进和发展,互连焊点的尺寸也随着封装密度的提高而不断减少。铜柱凸点由于具有良好的凸点间距一致性、抗电迁移性、散热等诸多显著优点,引起了业界人员的广泛关注。铜柱凸点被认为可代替传统的焊球微凸点,用于细节距高深宽比的高密度封装技术中。  基板取向对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核和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取向的基板上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厚度及取向各不相同。但目前关于基板取向对IMC的影响的研究多用单晶基板,但单晶基板的制作不易、成本高昂,且实际应用中多用多晶基板。另,随着电子产品日益高集成化和高性能化,凸点的尺寸都越来越小,明确焊料层厚度(焊料体积)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意义。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取向的Cu——具有明显(200)取向的Cu基板(本文中简写为(200)Cu)和具有明显(220)取向的电镀铜层(本文中简称为(220)Cu)。本文利用多层电镀法的思想,制备 Sn-3.5Ag焊料。本文通过观察和研究 Cu/Sn和Cu/Sn-3.5Ag的界面反应、IMCs top-view形貌、cross-sectional形貌,系统研究了基板织构取向对Cu-Sn IMCs生长的影响。同时,本文研究不同厚度的Sn或Sn-3.5Ag层与Cu发生的反应,明确焊料层厚度对于Cu-Sn IMCs生长的影响。  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取向的Cu基板与纯Sn反应所形成的IMC形貌有明显差异。250℃回流10s,(200) Cu/ Sn界面反应生成长条棱柱状η相Cu6Sn5,晶粒根部有内凹缺陷,相邻晶粒的根部内凹缺陷组成“莲花状”的圆坑缺陷;对于(220) Cu/ Sn界面的η相Cu6Sn5晶粒则呈带有小平面的扇贝状,无“莲花状”的圆坑缺陷出现。经150℃时效,棱柱状和扇贝状的η相Cu6Sn5晶粒均向颗粒状转变,晶粒明显长大,(200) Cu/ Sn界面生长的晶粒的平均尺寸比(220) Cu/Sn界面生长的晶粒小很多,且(200) Cu/Sn界面发现还发现圆形深孔缺陷。从(200)Cu/Sn/(220)Cu界面形貌可以看出,经相同的回流和时效处理后,(220) Cu/Sn界面形成的IMCs层比(200) Cu/Sn界面形成的IMCs层明显厚得多,尤其是ε相Cu3Sn。(220) Cu/Sn界面的Cu-Sn IMCs的反应常数K是(200) Cu/Sn界面的Cu-Sn IMCs反应常数的3倍多。  (2)Cu/Sn-3.5Ag IMC top-view形貌与Cu/Sn体系的IMC top-view形貌类似。250℃回流10s后,在Cu/ Sn-3.5Ag界面形成η相Cu6Sn5晶粒,同时还发现了大块状的Ag3Sn晶粒,纳米 Ag3Sn颗粒呈环状吸附在扇贝状 IMC晶粒上。(200) Cu/Sn-3.5Ag和(200) Cu/Sn-3.5Ag界面的IMC晶粒根部均有内凹缺陷,相邻晶粒的内凹缺陷形成“莲花状”缺陷。150℃时效,IMC晶粒向颗粒状转变,IMC晶粒尺寸随着时效时间增加而长大,在IMCs top-view形貌图中发现了圆形深孔。经相同的回流和时效处理后,(220) Cu/Sn-3.5Ag界面形成的IMCs层比(200) Cu/Sn-3.5Ag界面形成的IMCs层明显厚得多,尤其是ε相Cu3Sn层。(220) Cu/Sn-3.5Ag界面的Cu-Sn总的IMCs的反应常数K约是(200) Cu/Sn-3.5Ag界面IMCs反应常数的3倍。  (3)Cu/Sn/Cu三明治结构250℃回流10s后,上下界面均形成了扇贝状的Cu6Sn5。经150℃时效,上下界面的Cu6Sn5晶粒像扇贝状向平面转变,偶见大块Cu6Sn5颗粒嵌于未反应的纯Sn层中;Cu6Sn5与电镀铜层的界面变得更平坦、由波浪状向平面状演变。由于Sn层厚度不同,Cu3Sn出现时间不尽相同。随着时效时间增加,Cu-Sn IMCs厚度明显增加。Cu/5μm Sn/Cu结构中,上界面的Cu3Sn层中出现大量空洞(voids),且空洞的数量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Sn层厚度为40、20和10μm时,界面处空洞很少甚至无空洞出现。  (4)Cu/Sn-3.5Ag/Cu体系经250℃回流10s,Cu6Sn5与电镀铜的界面(即上界面)呈波浪形,而Cu6Sn5与铜基板的界面(即下界面)较为平坦,上下界面的Cu6Sn5呈扇贝状,上界面偶见大块 Cu6Sn5。经150℃时效,Cu6Sn5晶粒从扇贝状向平面转变,上下界面检测到了Cu3Sn;Cu6Sn5与电镀铜层的界面变得更平坦、由波浪状向平面状演变。经150℃时效更长时间;Cu-Sn IMCs厚度增加明显。纳米级Ag3Sn颗粒弥散分布于焊料层中。经回流和时效处理,在下界面发现有白色的物相Ag3Sn附着于Cu6Sn5晶粒。  回流和短时时效处理,不同厚度的焊料层与Cu反应后,Cu-Sn IMCs的厚度无太大差异性。当时效时间增加到96小时,Sn-3.5Ag层厚度为10μm的Cu6Sn5层和总的IMCs层(Cu6Sn5+Cu3Sn)厚度明显比其他厚度的Sn-3.5Ag层界面处的IMCs层薄,但Cu3Sn层厚度增加。在Cu/Sn-3.5Ag/Cu体系中,基板取向对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不若Cu/Sn/Cu体系中明显,推测与弥散分布的Ag3Sn纳米颗粒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电子封装为应用背景,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55~65﹪的Sip/Al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激光导热综合测试仪和涡流电导仪等多种分析测试
本文研究低摩擦系数的高性能节能型输送带复合材料。 本文选用通用型橡胶天然橡胶(NR)和丁苯橡胶(SBR)的并用作为研究对象。研制出的NR/SBR/炭黑复合材料,所有性能均超过国
本文运用了有限元方法和Eshelby分析模型研究Q&P980钢在单轴拉伸条件下的应变行为,得出了模拟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讨论了残余奥氏体中应力随宏观应变的关系、残余奥氏体的形状
21世纪进入全球一体化后,企业竞争压力增加,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帮助企业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了内部控制,提升了员工工作参与积极性,为企业
近些年,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地区区域集中供热项目,越来越多大型低能耗热电企业在政府支持政策扶助下得以迅速壮大.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有报告数据显示热电企业的经营效
目前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就需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高效的内部控制计划.本文对ERP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