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民国孔教会领袖陈焕章早年孔教活动、孔教会发起上海史事、国教运动与民初政治的纠葛、孔教延吉支会史事四个关键专题,对民初孔教会进行史事考证和意义剖析,从清末戊戌变法以及废科举、教育改革开始,到民国初年北洋政治下国教与制宪运动的互动,再到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等历史维度,将对孔教会史事的考订与清末民初以来重大事件相勾连。最后从近代中日韩三国对于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入手,探讨其留下的三种不同历史轨迹的前因与后果。本文除绪论、结论外,共分四章。首先,据新发现陈焕章早年学生邬庆时的家集,以及存世的陈氏留美期间书信文告等原始史料,全面考证陈氏早年(1912年创办孔教会之前)治学和致力于孔教的基本生平与活动经历,尤以1899年于高要和1907年于纽约先后创办的昌教会为核心,探寻陈焕章及康门师弟在清末儒学宗教化和组织化的尝试。这章内容以陈焕章三十岁前之经历为主,沿波讨源,希望对孔教会在民国元年的创立的也有更深入的背景了解。其次,在已有对孔教会创立的总体研究基础之上,特别考证和梳理孔教会发起于上海的详细史事。从以沈曾植为中心的遗老圈,姚文栋等人早期成立的尊孔组织,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所建尚贤堂的串联作用,和上海的媒介宣传之利等角度,探讨上海一地对于孔教会的发起有何特殊的条件和原因,同时对孔教会十三位发起人参与创会的事迹,各自的身份背景和扮演的角色加以落实和钩沉。再次,以康有为“以教为党”的设想开端,以民初的孔教入宪之争(即国教运动)为切入点,来梳理孔教会希望通过以议会政治途经解决当日孔教危机,将国教条文写入宪法,重塑儒学建制性凭借的历史过程。尤其关注此过程中,孔教会与民初政治之互动,孔教会活动与两次帝制之关系,孔教入宪的失败,以及新文化运动将孔教与复辟捆绑式批判的历史因果等问题。最后,以孔教会延吉支会发起人之一韩国人金鼎奎的日记,以及民国延吉地区档案为基本史料,以孔教会延吉支会为个案,一是将其视为孔教会基层化的一种尝试(也是孔教支会的个案研究);一是考察在民国初年东亚特殊局势下的延边地区,韩国移民求生存谋复国,以孔教会为组织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