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堂管理中文化的冲突与消融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存在的一个物理空间,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具有鲜活的生命意义取向。在新世纪,课堂更应当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生命的光芒,能够让灵感飞扬、情感沟通、智慧增长。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应立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应立足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养成,应立足于对学生成长的促进。   “文化”无时、无处不在,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被文化关系所包纳。文化冲突是文化由“旧”到“新”的一个必然里程,是文化进步的表现,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客观普遍必然现象,是人类社会诸种冲突的深层、根本性原因。   从文化冲突的视角来探讨课堂管理问题,具有了从深层、根本性上分析课堂管理中某些问题的可能性。在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和学生都很难觉察到他们思想、举止的背后是由一定的“文化”所支配。   而对文化消融的探讨,则有利我们妥善应对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与交锋。文化消融属于文化整合同化论的范畴,其反映在课堂管理下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整合中主要体现为代表主流文化方向的教师对学生亚文化的消融或同化。主流文化之所以能够以强盛的生命力不断向前发展,这与亚文化的补充和推动也有着密切地联系。学生亚文化生发的本身会对主流文化产生一定的丰富、补充作用,会为主流文化补充新鲜的血液,并促使其更富生命力地朝着更为先进的文化方向不断继续前进。从本质意义上说,一种文化的发展壮大,其实就是这种文化整合的过程及结果。一个越是丰富、越是整合了不同文化特质的文化体系,其就越富于生命力,其整合能力也就越强。   引发课堂管理中师生间文化冲突的原因是多层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社会、学校因素,也有微观层面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还会交融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尽管如此,教师是学生最为直接地交往对象,也是较为强势的一方。教师因素是师生文化冲突生发以及对学生文化进行消融的最重要因素。消融学生文化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若要实现对学生亚文化的消融,至少仍需从以下三大方面做出卓绝地努力和融通地运用,即提升认知,建构多元文化价值观;尊重学生,与其文化生“共鸣”;优化沟通,斟酌“有限的权威”。此三大方面及其中内容,因论述的需要而出现了排列上的先后不同,但他们中的任何“一味”,实则暗自互为“君、臣、佐、使”,无有“亲、疏”。
其他文献
议论文教学也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论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拟探讨如何确立一个好的议论文的论点.
随着呈贡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区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呈贡新区社区建设工作经过近十多年来的发展,社区的硬软件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社区建设的基本
在当前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独立学院院长的领导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独立学院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创造精神的新型办学形式,对此问题的研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中村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城中村大多有着基础设施差、管理水平弱、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差的特点,这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
目的:了解江油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江油市政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优先干预社区卫生健康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体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对江油市大康镇、永平镇、武都镇以及江油市中心镇中坝镇四个镇的1533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江油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江油市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7.03%,其中男性为18.20%,女性为16.08%。两周患病率与年龄、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学研究和精英人才的教育培养方面的独特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大学类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对图书馆的要求
学位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同时也体现多种数学思想在一个题目中的应用,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改变题目的结构,化归于我们熟悉的结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是新课标提出的思考与挑战.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大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借助语言实践活
期刊
资本运营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重要现象,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动态调整的重要路径。资本运营已经为现代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作为高校长期以来的主要经费来源
历史记忆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又不尽相同,学生思维的差异决定了记忆方法需因人而异,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归纳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就能提高历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