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类羽色自达尔文时代起一直是鸟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羽色是鸟类重要的第二性特征,在种内和种间信息交流起重要的作用。羽色能够反映个体的体质状况,一般来说,是可信赖的可靠信号;羽色还是种内交流的主要依据,包括物种识别、性别识别、年龄和配偶选择等。羽色和背景色的匹配程度是种间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隐蔽或警戒色的作用,防止被捕食者或猎物发现等。鸟类羽色受遗传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是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共同作用的进化结果。灰头鸫(Turdusrubrocanus)羽色以黑色、橙色和黄色为主,雌雄相似,关于其羽色的研究知之甚少,本文以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灰头鸫野外种群为研究对象,以鸟类的四色视觉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羽色和身体参数,对其性二型、选型配对、亲代投入、巢址特征和巢存活率进行研究,以了解灰头鸫羽色的进化机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 1.灰头鸫的性二型 2014-2015年捕获灰头鸫176只,其中雌性个体为93只,雄性个体为83只,灰头鸫身体参数存在显著的雌雄差异,并非所有的参数呈现一致的性二型。翅长、全长和尾长呈现明显的偏雄性二型;体重呈现偏雌性二型,雄性体重小于雌性体重;灰头鸫喙长和跗跖长雌雄差异不显著。身体参数性二型的可能原因包括雄性间的配偶竞争假说、求偶炫耀灵活性假说和雌性繁殖力假说。灰头鸫各部位羽色,除喙和跗跖的色调、饱和度和亮度不存在显著的雌雄差异外,其他各部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羽色的性二型主要集中在黑色素类羽色,可能与灰头鸫社会性单配制、双亲筑巢、双亲育雏和部分迁徙的生活史有关。 2.灰头鸫的选型配对 灰头鸫选型配对主要基于体型特征(包括喙长、跗跖长和全长)和羽色参数(喙部、胸腹部、翅羽在可见光范围的色调;头部羽色和翅羽在紫外光范围的色调;喙部颜色、头部和喉部羽色饱和度和尾羽的亮度)。灰头鸫配对个体在翅长、体重、尾长和羽色参数的其他指标上无显著相关性。选型配对个体的体质和全长存在正相关,体质与胸腹部羽色可见光范围的色调呈正相关。据此推测胸腹部羽色可见光色调是体质的指示信号,是灰头鸫选型配对的标准。 3.灰头鸫的亲代投入 灰头鸫雌鸟的喂食次数不仅与自身的翅长和体质有关,还与配对个体的体质和羽色PC4(与跗跖部色调和亮度、喉部色调有关)有关,却呈现不同的趋势,与自身体质负相关,与其他特征呈正相关。雄鸟喂食频次主要与自身羽色PC3(与喙部颜色有关)正相关,即雄鸟的喂食次数与喙部饱和度正相关,与喉部的可见光色调和亮度负相关,也受到配对雌鸟羽色PC1(与背部、头部、尾下覆羽、尾羽和翅羽有关)的影响(正相关)。灰头鸫雏鸟离巢体重与雌鸟体质、全长、羽色(PC1、PC3和PC4)和雄鸟的跗跖长、羽色(PC1和PC2(与羽色亮度有关))呈正相关,与雌鸟跗跖长和雄鸟尾长呈负相关。窝雏数与雌鸟体质、喙长呈负相关,与雌鸟翅长呈正相关,与羽色参数无关性。灰头鸫亲代的喂食次数、访巢次数和清巢次数受雌雄配对个体的身体特征和羽色特征共同影响,繁殖的收益也由雌雄的身体特征和羽色特征共同决定,羽色是灰头鸫的亲代投入和繁殖收益的可靠信号,是雌雄选择配偶的主要指标,灰头鸫的羽色是性选择的重要特征。 4.灰头鸫的巢存活率 灰头鸫的巢日存活率随巢龄的增加而降低。灰头鸫的巢日存活率与巢址特征(巢高和水平方向5m的隐蔽度)呈负相关。灰头鸫的巢日存活率与巢高的负相关可能与其鸟类捕食者有关,巢的位置越高,亲鸟的活动为空中捕食者提供线索,增加巢捕食风险。灰头鸫的巢存活率与水平方向5m的隐蔽度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主要捕食者为花鼠(Tamias sibiricus)有关。灰头鸫巢日存活率与雄鸟跗跖部颜色有关,随跗跖部亮度的增加其巢日存活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灰头鸫的跗跖颜色与其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跗跖部亮度降低,年龄大的个体繁殖经验丰富,巢防御能力强,巢存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