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白山与黑水之间的一支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逐渐形成了淳朴自然、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公元1644年之后,大量满族人由东北地区迁入关内,历经两百多年与内地汉族人的交融与接触,其汉化程度日益加深,风俗习惯也逐渐满汉相融。然而,遗留在东北地区以及后来回迁到东北驻防的满族人却极大的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其变化相对较小,而且是较为缓慢的。近代以来,长期对东北地区实行的“封禁政策”被清政府逐渐以“移民实边”所取代。民国时期,各届中央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也都推行了鼓励移民东北的政策,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呼吁和提倡。此外,中原地区巨大的人口生存压力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也促成了大量流民为了谋生而开始“闯关东”。因此,自咸朝丰后期到民国初年,山东、直隶、河南等省灾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逐年增加,并在清末民初时期达到高潮。众多移民地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了东北农业、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而且推动了东北近代城镇的兴起以及大量村屯的建立。这些都使得东北地区较为原始的物质环境发生了深刻地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各级政府都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政策,这些都促进了移风易俗思想的传播,使得当时东北的政治环境焕然一新。关内汉族移民的到来,导致了东北满族人口在数量上失去了优势地位,进而导致其在文化上也失去了主体地位。随着历史的推进,满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融合逐渐加强,满族的风俗习惯也加快了“汉化”的脚步。随着“西俗东渐”浪潮的冲击,西方的风俗习惯也逐渐在东北地区传播。受此影响,东北地区的满族人也逐渐接受并吸收了一些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下,东北满族的风俗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迁,表现在婚姻习俗上的是传统婚俗的变迁和新式婚俗的出现。本文以满族婚俗作为切入点,以近代东北为时间和区域的界限,从婚姻形式、婚礼仪式和婚恋观念三个方面着手,阐述近代时期东北满族婚姻习俗所发生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婚俗变迁的原因和特点。进而从文化变迁的角度阐释对近代东北满族婚俗变迁的历史思考,并挖掘近代东北满族在文化心理上所发生的变化及其逐渐趋于整合的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