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逐步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在保障城乡居民的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正在滋生蔓延,医生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实施超过病人实际需要的诊疗手段,如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手术等。这种过度医疗服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过度医疗导致了我国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医患社会矛盾,制约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过度医疗的重要根源是医疗市场行为主体之间博弈产生的道德风险。医生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患者诱导需求,采取有损于患者利益的过度医疗,这就是医生的道德风险。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介入,患者倾向于消费更多更昂贵的过度医疗服务,甚至与医生合谋骗取医疗保险费,这是患者的道德风险。因此,如何规避过度医疗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成为关系到遏制过度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能否良性运行,关系到我国医疗行业的形象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对过度医疗的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阐述了过度医疗的定义、分类,过度医疗的表现形式,以及过度医疗造成的危害,然后通过博弈的视角分析过度医疗的形成机制。由于医疗市场各利益主体博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两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即医患双方之间的博弈及医疗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模型论等研究医患行为主体的博弈过程和结果,旨在从中得出规避道德风险,让医疗服务回归适度的启示。在总结国外遏制过度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为我国遏制过度医疗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具体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医疗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生和患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医生既是患者的代理人,同时又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这种特殊的双重身份在医患双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会发生冲突,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医生就会产生强大的过度医疗动机。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过度医疗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医患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合理化,规避道德风险。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改革医疗机构的组织形式,建立“医生工作室制”,强化声誉机制的医生自律和医生协会的行业自律;二是建立医疗信息系统,缓解信息不对称。建立和完善集中的信息搜寻、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医疗道德风险信息系统;三是规范医疗过程行为主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医疗行业管制的法律法规,组建公正、独立、高效的医疗行业管制机构,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四是完善医疗价格补偿机制,实行医药分离。将医院经营与药品经营分离,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建立多样化的薪酬激励体系,以此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医疗机构和制度博弈的可能,抑制过度医疗,促进我国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期望研究的结果可以有助于明确未来过度医疗治理的方向,有助于我国医药卫生的改革成功,有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重建良性互信的和谐医患关系,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公立医院恢复公益性与公平性,让医疗回归适度,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