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间在轨组装模块化光学主反射镜的对接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望远镜由于不受到地面观测的重力畸变、大气湍流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实现由自身口径限制的衍射极限的观测,这是相同口径地面望远镜很难达到的目标。随着人类对于分辨率的要求不断提高,空间望远镜的口径也不断增大。单一镜面形式的技术难度与加工制造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大口径光学系统发展的瓶颈。相比传统的光学系统而言,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的特点是多块单元镜在轨装配成一定机械误差的完整镜面,然后通过主动光学和波前传感与控制技术校准误差满足光学指标。其作为未来空间望远镜的技术路线之一,具有突破运载器整流罩尺寸限制、高分辨率、轻质和模块化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团体的重视。在轨组装式空间望远镜光学镜面的校准过程包括初始装配、粗校准、精校准等过程,其中,在初始装配过程中,单元镜在对接完成后需要保证微米级的间隙位置误差,便于后续光学镜面促动器的精密调整。为满足所需的镜面间隙误差,本文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项目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主反射镜在轨初始装配过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单元镜之间的捕获点预测、碰撞缓冲以及锁紧系统设计,具体研究工作如下:本课题提出了一种空间在轨组装主反射镜的对接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完成单元镜间的在轨捕获、碰撞缓冲以及锁紧等功能。建立了合理的光学系统误差分配模型,研究分析了单元镜2μm的装配间隙误差对于光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初始装配误差能够符合空间在轨组装主反射镜的机械精度要求。在单元镜捕获阶段,需要保证捕获系统的相对位置误差达到亚毫米量级,为此,对比分析了传统小型在轨捕获系统构型形式,得出适用于空间在轨组装模块化光学主反射镜的异体同构锥杆式捕获方案。应用笛卡尔坐标系的几何映射理论,建立了“双点接触”碰撞点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两组接触点的存在,从理论上得到了不同位姿情况下碰撞点的预测位置分布。通过物理仿真对接动力学试验对捕获系统的典型工况进行了接触分析,最终通过位移曲线变化得到捕获后相对位置误差在±0.015 mm范围内,满足捕获后相对位置精度设计要求。微重力环境下的碰撞冲击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建立了“双弹性”被动式缓冲理论模型。根据异体同构锥杆式碰撞特性,采用导向杆头和接纳锥壁柔性化设计。运用牛顿-欧拉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捕获阶段所需要的缓冲能量。根据半无限体表面受法向集中力的叠加解法,得出该模型在接触碰撞过程中的最大缓冲变形和最大接触压应力。通过与传统的刚性锥杆机构的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双弹性”被动式缓冲模型能够通过增大壁面与锥杆头变形的方式吸收冲击能量,变形值随冲击力可增大3倍,冲击力最大可降低58%。单元镜组合体需要保持一定的锁紧强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被动式轴向锁紧系统,通过锁紧齿与导向杆的弹性啮合完成锁紧。选用笛卡尔张量表示的应力和应变,利用基于复杂边界条件下弹性势能的变分解法,将弹性势能基本方程的定解问题转换为了求势能泛函的极值问题,建立了柔性锁紧系统理论模型。根据不同阶段的接触情况,分析得出了用挠度表示的力边界条件和平衡微分方程。通过几何非线性分析,结合锁紧过程的动力学环境,得到柔性锁紧齿的运动学曲线,并通过可视化试验验证了锁紧模型的实际锁紧装配误差。
其他文献
强太赫兹(Terahertz,THz)源是THz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其中大能量强场THz脉冲源在超快物态调控、新型电子加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超快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强场THz辐射产生途径。与基于加速器的强场THz辐射以及基于非线性晶体的THz源相比,基于激光与固体靶作用的渡越辐射THz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当一束相对论强度激光入射到固体靶表面,激光将在靶前通
超导材料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铜基超导体是唯一能实现液氮温区应用的高温超导材料,但是大部分铜基超导体含有稀土元素、易挥发元素或有毒元素,其应用空间受到进一步限制。“铜系”铜基超导体Cu Ba2Can-1CunO2n+2+δ(简称Cu12(n-1)n)只含碱土金属和铜元素的氧化物,组分简单、经济安全且环境友好。当n=4时的Cu-1234超导体具有“铜系”中最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
近年来全球能源的短缺引起了人们对热电材料的关注。热电器件对于工业废热的回收再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热电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的使用。通常热电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主要与其电导率、热导率和塞贝克系数三个参数相关。然而,材料中三个参数相互制约,限制了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进而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就需要减弱或消除材料中三个参数之间耦合。近来拓扑材料发现证明了电子和声子
化学式为AA?3B4O12的A位有序四重钙钛矿氧化物,因其A?位与B位均可容纳过渡金属离子,从而可产生多种新型磁电相互作用,导致系列新颖物理性质的出现。本文发挥高温高压实验条件在材料合成上不可替代的优势,制备了单相性良好的四重钙钛矿CaFe3Ti4O12及其B位掺杂体系LaFe3(Ti3Fe)O12,系统研究了材料体系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并探索了相关物理机制。主要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如下:(一)利用高
过渡金属层状化合物由于其丰富的晶体结构种类和新奇的物理性质,一直以来都是凝聚态物理及材料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已知的铜氧化物超导体与铁基超导体都属于过渡金属层状化合物范畴。铜氧化物超导体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由Cu O2超导层与提供载流子的库电层交替堆积而成。而铁基超导体同样具有准二维层状结构,它包含了反萤石型Fe Se/Fe As层。除此之外,过渡金属层状化合物中还包含一些潜在的热电材料,如Bi C
铁电涡旋是指在纳米结构中存在的连续的电偶极矩的旋转现象,如果考虑用这些结构来存储数据,那么理论上它们的存储密度比现在的磁盘高几个数量级。我们组的其他同学创造性地利用分辨率优于0.1nm的球差矫正TEM和自主设计的原位样品杆来研究压力下的极化涡旋的演变行为。但是,由于极化的平均长度非常短,直接观察TEM图像中的极化情况以及晶格常数都需要非常好的经验和非常多的精力。所以,用计算机定量化处理这些图像尤其
在常规条件下,从微观层面上看,由辐射场引起的物质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通常表现为原子或者分子的运动、电子的转移、能级的变动,如果在某一波段内,辐射场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十分显著,那么这些过程都可以通过吸收光谱或者发射光谱体现出来。在研究超快时间尺度的动态过程时,瞬态吸收光谱可以用泵浦探测技术测得,但往往同时伴随着激发态吸收、受激辐射、基态漂白等许多实验者难以控制的信号,光谱成分较多,信号杂乱,为分析真
二维半导体由于独特的二维晶体结构以及突出的物理性质,在新一代高性能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吸引了大量研究兴趣。等价掺杂在此类材料中应用广泛,该方法可以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材料输运性质、磁学性质等物性的调控。本论文主要对几种过渡金属基二维半导体进行等价掺杂,并表征了等价掺杂对其结构和物性的调控作用,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采用化学气相输运法与固相合成法制备了Hf(S
以钙钛矿氧化物为代表的巨磁电阻材料,由于其庞磁电阻效应(CMR)和其丰富的物理现象如Jahn-Teller畸变,电荷轨道有序,相分离,各向异性,金属绝缘体转变,老化,记忆效应等,而且磁电阻效应还有望用于高密度磁性存储和磁敏传感器上,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些物理现象的起源必和该材料的微观特性有关,这些微观机制的阐明,必将对凝聚态物理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单层和双层钙钛矿
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算法、量子模拟、量子机器学习等领域,重要成果不断涌现。量子相干不仅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更是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基于量子资源理论的相干度量方案提出后,关于量子相干性度量,量子相干性在开放系统中的演化与保持,量子相干性在量子多体系统、量子热力学、量子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不断发展,使得这一领域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