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逐年提高,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问题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三级医疗机构11家,二级医疗机构22家,一级医疗机构100余家,极大方便了患者的就医和诊治。但是,随着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学专业知识的网络可查性,如今的民众对医疗服务的质量甚至态度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而来的医患纠纷也日益增多,因医患纠纷、“医闹”事件转变成治安、刑事案件的屡屡发生,已成为区内主要突出矛盾之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2011年6月17日,上海市政府下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区县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以下简称“医调工作”)专门机构。8月23日,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医调办”)应运而生,并重组了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自此,浦东新区有了新体制下的医患纠纷“第三方”中立调解机构。笔者从浦东新区医调办成立当天起就在其中从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相关工作,近三年来,浦东新区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工作。2012年,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丁薛祥(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专程到浦东医调办视察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解放日报》在浦东医调办、医调委蹲点三个月,连续三天在头版报道了医调工作的开展。究竟是什么能让医调工作引来这么多的重视和关注?笔者希望通过基于浦东新区医调工作的探索,让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这一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抛砖引玉,希望全社会都能共同为化解医患纠纷出谋划策、弥补不足,进一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以期今后能使“杀医、伤医”事件逐渐消失,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全文除导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的必要性。对当今医患纠纷的严重性做简要描述,引出现有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医患协商、行政调解和技术鉴定以及法院判决方式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是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的可行性。对人民调解的性质和人民调解在化解各种纠纷中的作用进行介绍,并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发展较早的宁波和天津中立“第三方”的调解模式进行研究,凸显人民调解在化解医患纠纷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是国外境外“第三方”参与调解处理医患纠纷的经验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处理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方式进行简要介绍,分析特点并对其取得的经验进行参考。第四部分是浦东新区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方面的探索。自2011年上海市的医调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浦东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过问题依然存在。笔者通过平时从事的医调工作中遇到的两大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一是司法所参与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亟待完善,对司法所参与医调工作进行概述,并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二是调解员相关制度尚未有效建立,浦东新区医调办、医调委通过对调解员选聘和培养机制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调解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依然突出。第五部分是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对策思路。根据第四部分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和思路。司法所参与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完善主要是从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强化联络员作用、规范工作室建立与运作、加强部门工作对接、提升司法所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医患纠纷调解员相关制度的完善主要是从提升调解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优化专业结构以及完善调解员晋升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笔者旨在通过该篇论文,进一步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中的“浦东特色”进行推广,并对医调工作中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改进思路。希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让人民调解这种更中立、更柔性的医患纠纷化解方式能为“医患和谐”作出些许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