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罗伯特·格里斯沃尔德所说:“纵观人类历史,大部分男性是父亲,所有男性都是儿子,所以充分了解男性做父亲的经历以及随着时间变化父亲身份如何不断被文化构建对了解人类经历非常重要”。1男性一直是历史的主角,父亲身份更是历史悠久,但书写“男性作为父亲”的历史却是二战以后,且多集中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英国家庭中父亲身份的研究多侧重于十九世纪或更早时期,少数学者探究了二十世纪的父亲身份,但历史学家的研究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学家的研究偏向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目前为止,还未见到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家庭中父亲身份的专著。“摇摆的六十年代”见证了青年运动和商业文化的兴起,婚姻家庭和相应法律法规变化巨大,比如:同居普遍化、离婚率提高和私生子增加等,因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又被称为“宽容社会”。这也是社会中劣势群体开始表达诉求、挑战既定社会权威的年代,前承战后复兴,后启性别革命,是父亲身份历史长河中一个重要时期。学者们认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避孕技术的进步,为人父亲越来越成为一种自主选择,而不是不可避免的举措,父亲身份在个人身份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化理念和个体实践中新生代父亲身份,勾勒出这一时期英国家庭中父亲身份的图景,不仅将父亲放在家庭和家务的三角中,还置于国家和市场的三角中,分析父亲身份发生变化和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本文将在分析双亲家庭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单亲母亲家庭、单亲父亲家庭和移民家庭的情况,并将这一时期同战后初期进行对比。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选题旨意,介绍了关于父亲身份的相关概念,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英国家庭中父亲身份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同时交待了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具体而言,论文主体从以下四方面详细分析六十年代英国家庭中的父亲身份:初为人父、养家糊口、教育引导和情感互动。第一章主要包括生育观念、父亲陪产、婴儿照顾和家务分担;第二章主要包括家庭开支、住房情况、母亲工作、一家之主和男性气质;第三章主要包括道德引导、文化教育、性教育和性格塑造;第四章主要包括亲密和爱、零花钱和礼物以及玩伴和朋友。结论中提出,在六十年代,文化理念和个体情况中的父亲身份存在一定差异,包括社会政策在内的文化理念会影响个体情况中的父亲身份。在现实生活中,父亲既是养家糊口的人,同时也是孩子的“重要他人”,父亲养家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受到母亲的挑战,父亲在早期育儿、教育引导和情感互动中参与度和存在感越来越高。父亲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通过对母亲的情感和经济支持,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间接影响,父亲的作用越来越直接。在不同类型的家庭中,父亲身份存在差异。单亲母亲家庭中,父亲的参与度受到父亲身份认同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亲在经济支持和具体育儿中均严重缺失;单亲父亲家庭中,父亲在工作和育儿的两难选择中更倾向于工作,社会也更倾向于在育儿方面给予单亲父亲帮助:移民家庭中,父亲养家、母亲照顾孩子的模式比较固化,父亲参与度较低。随着现代家庭情感功能的凸显,以及母亲参与工作成为时代趋势,父亲,或被动、或主动,更多地参与到具体的育儿事务中;但是,父亲的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这种情况是由文化理念、家庭变化和福利体制导致的。首先,父亲养家、女性顾家的固化思维在六十年代仍存在影响。其次,单亲家庭的增加让父亲和孩子在空间上隔离、情感上疏远。最后,英国国家福利体制是建立在男性养家模式的基础上,社会政策也优先考虑男性的公民角色,而不是父亲角色;相反,关于女性的政策则强调她们的妻子和母亲身份。父亲参与育儿不仅是父亲的义务,更是父亲的权利,还是儿童福利和公共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