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全面的更多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教师的专业化进程,社会迫切需要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教育,以促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故此,寻找一种高效的教师教育途径是必要和迫切的。网络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的产物,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显示出了它绝对的优势。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来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积极探索研究如何利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在这一研究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通力合作,开拓创新。而基于网络的教师教育,由于网络的快捷性,不仅能给教师在最快时间带来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而且其强大的通讯功能,为各类教师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另外,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后可以将这种网络学习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避免1了实践的盲目性。要实现上述目标,设计开发教师教育的学习资源就成为基于网络的教师教育成败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的分析以及对各类教师的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为达到社会对教师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学习资源中应包含九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以及作为教师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的支持性信息和相关工具。学习内容是教师教育学习资源的主体;案例教学模块作为支持性信息,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资源;交流讨论模块、反思总结模块、系统导航模块和系统跟踪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工具;系统检索模块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效能工具。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一庞大的资源成为资源设计的又一关键问题。本研究首先深入地探讨了基于网络的教师教育资源设计的理论基础、资源设计原则、特点和设计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课程的整合,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本研究采用基于学习对象的方式来组织学习资源,这是与传统网络课程完全不同的组织方式,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学习对象源于计算机学科中的面向对象的思想,每一个对象就是一个组件,可以在不同场合下重复利用,不同组件进行不同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目的。本研究中基于学习对象组织学习资源的设计,分别从学习对象的粒度、学习对象的类型、学习对象的编列,包括微编列和宏编列,以及学习对象的呈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将学习对象分为四类,分别是课程内容对象、案例对象、论坛对象和Blog对象。鉴于学习对象的可重用性和教学性的特性,要求学习对象的粒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本研究将课程内容对象的粒度定为课程的一节,每一个案例作为一个案例对象,每一个主题的讨论作为一个论坛对象,每位学习者关于一个主题的反思总结日志作为一个Blog对象。学习对象的微编列,按知识的类型,分良构领域知识和非良构领域知识两类,来设计每个学习对象应包含的要素。学习对象的宏编列,即不同学习对象的组合,依据概念图的组织结构进行。最后,描述了计算机实现学习对象的呈现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