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务招待费是指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礼品、宴请、业务人员差旅费等费用,属于期间费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其具体的范围,新旧财务制度均没有给出明确规范,而且会计准则也没有作出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披露该项费用的强制要求。因此企业在这项费用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可操作的空间都非常大。适当的招待是合乎礼数的一种表现,但是过度了就会成为利益交换的“遮羞布”,演变为“腐败”、“开绿灯”、“走后门”、“找关系”的代名词。企业寻租性质的业务招待活动(如高档宴请、送贵重礼品、包红包)和高管过度在职消费(豪车、因私出差旅游、奢侈消费)会使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不合理升高,该项费用虚高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形成积极开明的企业文化。制度上对于业务招待费的如何支出、如何审计、如何公开缺乏明确规定的现状,使得巨额招待费遭到投资者的反感。对于国企而言,业务招待费这笔“糊涂账”更是触动了广大民众痛恨腐败的敏感神经。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力度空前,这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崇尚勤俭节约价值观的宣传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媒体不断曝光的部分央企巨额业务招待费让这一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显示,一些企业在遭到质疑后,在下一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大幅“蒸发”了业务招待费。这种陡然减少是实质性的费用削减还是靠会计确认所依赖的“职业判断”大作表面文章?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已有研究表明,招待费支出可以用来近似刻画腐败活动,招待费支出越多,企业获得的政府订单和国有企业订单也越多。本文采用对比研究和多元回归方法,对1161家企业、4个样本组、共4644个观测值进行实证研究。以2012年末为时间节点,分析反腐倡廉前后企业业务招待及差旅费、管理费用、期间费用的变动情况,试图揭示企业应对反腐倡廉的实质行为并提出合理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反腐倡廉事件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但对管理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进一步分组对比研究,本文还发现反腐倡廉对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用的影响大于民营企业,对股权分散企业的影响大于股权集中企业。 以上发现有助于投资者和公众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针对以上发现,本文从制度和企业治理等角度提出建议。规范业务招待及差旅费的会计处理、加强监督有助于维护投资者和广大公众的利益,完善现有会计制度,也有助于公司提高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