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并对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而说到舞弊检查,就不得不追溯到独立审计的最初目标了。独立审计最早就是为了查错揭弊,但随着经济活动愈复杂,企业规模越大,详细检查帐簿和凭证越来越不可行。在这种背景下,审计目标演变成了证实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它主要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结合抽样进行。然而,自安然事件后一起起审计失败事件,尤其是财务报告舞弊案爆发,开始令审计界反思:在这样的审计目标下执行的独立审计,是否符合公众期望和报表使用者利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诞生了,他将识别因为舞弊产生的重大错报作为审计目标,更注重企业宏观经营环境和自身经营计划,更注重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同时,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配合制定了一系列审计中考虑舞弊的准则,引入舞弊三角理论,强调职业怀疑态度。
而中外学者也从实务角度对舞弊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舞弊产生的动因、舞弊风险因子、舞弊手段和舞弊检查的审计策略等。而这些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作为研究对象。
然而舞弊实际上是个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指财务报告舞弊,还包括以侵占资产为目的职业舞弊。舞弊的高风险区域也随着舞弊的目的,被舞弊企业的规模不同而不同。比如中小企业的舞弊目的与上市公司截然不同,从而其舞弊区域,手段和迹象也随之不同,采用的审计策略也有不同的针对性。而且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和存在的问题,其舞弊问题也很值得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加以研究。
中小企业受限于其规模,运营环境和管理层经营理念,造成其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职能弱化,资金运作低效,内部监督不力等问题,从而也产生了很多舞弊机会。中小企业的舞弊目的,不外乎是管理层采用高估或者低估利润的方式来融资或偷逃税金,或者内部人员利用内部控制制度漏洞来侵占资金。而经过对舞弊目的,舞弊后果,舞弊机会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小企业舞弊的高发区域应该出现在采购与付款循环。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对中小企业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循环舞弊问题的问卷调查,来探讨制定有效的审计策略的方法,以及研究审计策略对舞弊检查的有效性。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企业舞弊的高发区域是采购与付款循环舞弊;主要舞弊人物是采购人员和高级管理层,而采购人员的概率更高;舞弊的主要机会是因为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缺乏职责分离和适当授权等;进行舞弊得主要手段是通过各种采购方式获取回扣;其舞弊迹象包括实物流动异常,资金流异常,内部人员表现异常等等,这些迹象需要通过审计人员凭着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怀疑态度来进行识别。而通过有针对性地分析性复核,可以有效地发现并检查舞弊。分析性复核能够在整体上把握舞弊的方向,并对舞弊手段进行合理推测,结合检查法和盘存法,从整体到细节收集审计证据,追查舞弊行为。
本文的研究目的并非为了设计一种或者几种舞弊检查的审计策略,而是为了探讨有效地制定审计策略来针对性地检查舞弊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审计人员需要首先了解企业的运营环境和管理层经营理念,然后才能分析和评估舞弊的高风险区域,综合分析舞弊迹象,判断舞弊手段,并将多种审计策略进行组合,凭借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审计证据,达到审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