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信息的有机体。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凸显着自身文化传播的本质。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组织,担负着传播文化并创新文化的社会职能。大学社会职能的实现依赖大学人的实践活动。大学人的群体意识是大学人在大学中实践的动力。作为大学组织的新成员,需要接受大学文化的熏染,逐渐地自觉地担负起向组织内和组织外传播自身大学文化的重任。大学文化传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基础,应该利用高效的传播操作模式。笔者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精神交往论”和马莱茨克传播模式,提出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全主体-全层面-全媒介”模式是大学文化传播机制的高度浓缩。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重点回顾了大学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指出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实际的指导价值。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大学文化的信息本质,及其大学文化传播对于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界定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概念内涵:大学人在大学文化的传播活动中的思想、结构、程序和方法的理论复合体。本论文建构的模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模式的指导原则,涵盖着模式的思想和方法;二是模式的执行模型,涵盖着模式的结构和程序。以上两者形成了笔者建构的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整体。第二章,笔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和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理论,指出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指导原则是“全主体-全层面-全媒介”,即大学文化传播要通过大学组织中的全部主体,利用全部必要的媒介工具,针对大学文化的全部层面展开。第三章,根据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图,建构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执行模型。论文结合案例展示了执行的过程:一个大学人——大学文化传播者,首先在自身意识中对大学文化的信息进行选择和组织,随后对媒介实施影响,使媒介承载起大学文化信息;接着媒介对于接收者产生影响,使接收者通过接收媒介的内容,在意识上感受到大学文化信息,并产生一定的反应,对传播者产生“反馈”。在整个执行模型的操作中,要体现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指导原则“全主体-全层面-全媒介”。指导原则和执行模式两者共同组成了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执行模型:大学文化传播的执行模型(见第三章图2)指导原则:全主体-全层面-全媒介第四章,指出大学文化传播活动的诸要素和因素在指导原则和执行模型的引领下,在实际传播活动中要经历诸多发展变化:大学人的文化自觉性和媒介素养的提升;大学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人类社会环境的国际化发展。结语部分,笔者指出:本论文建构了宏观和微观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的实施目的是促进大学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给力大学职能的实现,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