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为滋阴降火的要药,具有悠久的临床用药历史。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科研工作者对中药知母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知母中富含甾体皂苷、黄酮、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甾体皂苷类成分因其含量较高且药理活性较好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按传统的药材加工方法,知母根茎上的须根部分需被去除、丢弃,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综合利用知母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应用UPLC/Q-TOF MSe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研究知母须根与知母根茎两者间的差异性成分,并在液质指导下对知母须根中的特异性成分展开有针对性的分离纯化并最终鉴定其结构。 1.利用UPLC/Q-TOF MSe技术对知母须根与根茎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表征,发现知母须根与根茎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一致性,且总皂苷的含量处于同一水平;进一步应用Markerlynx软件对知母须根与知母根茎中化学成分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找到两者之间差异性较大的12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并利用质谱技术进行了在线快速鉴定。 2.在液质指导下采用SP825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M C I树脂柱层析、R P-C18柱层析、硅胶柱层析、P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知母须根中的甾体皂苷进行定向分离纯化,成功分离得到存在于须根中的7个差异性成分,总计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高分辨质谱、iH-NMR、13C-NMR、1H-1HCOSY、HSQC及HMBC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18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12个呋甾皂苷、5个螺甾皂苷和1个木脂素类成分。 知母须根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β-呋甾-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β-呋甾-3β,22α,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2),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2α,3β,22α,26-四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3),(25S)-5α-螺甾-3β,12β-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4a)、(25R)-5α-螺甾-3β12β-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4b),(25R)-5β-螺甾-3β-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TimosaponinN(6),薤白苷 J(7),purprueagitosid(8),Timosaponin E1(9),知母皂苷BⅡ(10),25R-知母皂苷BⅡ(11),Timosaponin I1(12),UttrosideB(13), Timosaponin F(C50)(14a)、 F-gitonin(14b),KarataviosideC(15),TimosaponinAⅢ(16),(25S)-5β-螺甾-3β-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右旋丁香树脂酚(18)。其中化合物3、4、5、12、13、14和15为主要存在于知母须根中的7个差异性成分,1-5为新化合物。 本论文应用UPLC/Q-TOF MSe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比较研究知母须根与知母根茎间化学成分差异性的分析方法,并在分析基础上对主要存在于知母须根中的差异性成分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离鉴定,阐明了知母须根与根茎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性,为全面开发利用知母药用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