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定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标准的临床应用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性评价方法;编写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性调查问卷,完善针灸标准化体系及支撑体系的建设,并为中医药标准的应用性评价提供方法学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课题组讨论、专家座谈会等方式确立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临床应用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核心小组讨论等方式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临床应用性,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根据指标体系编写艾灸、三棱针、拔罐、耳针、毫针基本刺法的应用性调研问卷,通过临床调研了解艾灸、三棱针、拔罐、耳针及毫针基本刺法的临床应用性。 结果: 1.建立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成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6个指标层; 2.确立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临床应用性,并按照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体系赋予权重; 3.根据指标层形成艾灸、拔罐、耳针、三棱针、毫针基本刺法技术操作规范项目临床应用性的调研问卷进行临床调研; 4.根据调研得出艾灸的应用性综合得分为75.53,拔罐的应用性综合得分为76.77耳针的应用性综合得分为75.59分,三棱针的应用性综合得分为74.34分,毫针基本刺法的应用性综合得分为79.42分。 结论: 1.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标准的临床应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临床应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是科学的。 3.艾灸、拔罐、耳针、三棱针及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临床适用性调研问卷是可行的。4.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良好,标准中所制定的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等各项内容对临床操作均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