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众多现代城市中往往两种现象并存,一方面城中村的混乱无序中透露出有趣的空间形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经过严格规划的城市空间却显现出缺乏人情味的一面。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合肥市陈老岗城中村系统形态生成机制进行探索,进而试图揭示“城中村”建筑形态的成因与空间演变机制,希望通过该研究探索在城中村现存问题的解决以及多元丰富的城市空间场所营造等方面的策略与途径。 第一、通过对陈老岗“城中村”内建筑基底面积、路网关系、楼层高度、规整程度以及建筑构件五类不同的建筑信息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梳理了陈老岗“城中村”内建筑形态的现状,并结合房屋产权所有者对不同房屋形态的改造诉求,对陈老岗内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建筑实例进行了形态演进分析,总结了建筑形态连续变化的四个趋势:分别为扩张趋势、竞争趋势、提效趋势和退出竞争趋势。 第二、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的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将陈老岗内具有主动性特征的房主与建筑形态相结合,共同看作分析“城中村”内复杂现象的研究对象。结合此前对陈老岗内建筑形态现状的统计结果,构建研究对象“房主-建筑形态”在城中村系统内与其他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交互模型,来解析房主采用的改造规则与建筑形态的互动关系,并推导出建筑形态发生趋势变化的内在逻辑:随改造规则的变动,建筑形态相应的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第三、基于回声模型的相关理论,构建解析陈老岗城中村内涌现现象的理解模型。通过对比模型的五种基础运行机制与陈老岗城中村内的建筑现象,总结城中村涌现现象发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揭示出陈老岗城中村内的建筑形态涌现现象并非是一栋建筑自身由小到大的规模变化,而是众多建筑聚集后发生的形态融合变化。 最后,论文总结出功能优势、环境筛选、房主自主性等三方面促成建筑形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并提出通过政策引导核心竞争资源转变、建立和发展基于城中村系统运行机制的新规则、以及完善相应的土地使用规范等改造策略应对城中村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