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细胞培养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学、毒理学、生理学、内分泌学以及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鱼类细胞培养研究始于1962年,Wolf和Quimby[1]建立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性腺细胞系RTG-2是世界上第一个鱼类细胞系,之后鱼类细胞系研究发展迅速。至2010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的鱼类细胞系有275株[2],建立的鱼类细胞系所用的材料来自于鱼的各种组织,包括胚胎、脑、眼睛、鳃、骨、肌肉、表皮、鳍条、肿瘤及内脏组织等。鱼类细胞系已应用于鱼类病毒学、病理学、生理学、转基因、肿瘤发生、细胞骨架及DNA损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Oplegnathus),俗称斑鲷、黑金鼓,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温热带海域。斑石鲷作为一种优良的海水养殖鱼类,在水产养殖产业中备受青睐。然而,近年来虹彩病毒和其它病毒性疾病的爆发使得斑石鲷的工厂化养殖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鱼类细胞系作为一种体外培养系统,因其成本低、试验重复性好、条件可精确控制的优点而成为该鱼种相关研究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通过组织块法,以斑石鲷肝脏组织为材料,建立了斑石鲷肝脏细胞系(O.punctatus liver cell line,OPL);以斑石鲷脑组织为材料,建立了斑石鲷脑细胞系(O.punctatus brain cell line,OPB)。所用的培养基是在L-15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了胎牛血清(FBS)、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青链霉素和β-巯基乙醇(2-ME)所配成的完全培养基。OPL细胞由成纤维样细胞构成,生长分裂旺盛,成功传至30多代;OPB细胞由成纤维样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生长分裂旺盛,也成功传至30多代。比较不同培养基L-15、DMEM/F12、DMEM、MEM对OPL细胞和OPB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15培养基最适用OPL和OPB细胞的培养。另外,检测了温度、FBS浓度、bFGF浓度对OPL和OPB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PL细胞和OPB细胞能在1830℃正常生长,24℃是最适生长温度;OPL细胞和OPB细胞在0%20%FBS浓度范围内,其生长速度随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增快;在培养基中添加bFGF对两种细胞系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对OPL和OPB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OPL细胞和OPB细胞的染色体条数都发生了改变,但正常二倍体数目仍占大多数,正常二倍体核型(2n=2sm+46t)分别占68%和64%。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3质粒转入OPL细胞和OPB细胞中,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用斑石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基因对两种细胞系的来源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示,OPL细胞系和OPB细胞系均来源于斑石鲷。OPL和OPB细胞系的建立将为斑石鲷致病性病毒的感染机制、基因功能分析等研究提供基础的实验材料。本实验还用组织块培养法,以斑石鲷的脾脏、肾脏、心脏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其组织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培养细胞所用培养基是L-15完全培养基,各组织原代培养细胞形态多样,肾脏培养至第7代,脾脏和心脏培养至10代。对斑石鲷脾脏、肾脏、心脏组织的离体培养研究为今后脾脏、肾脏、心脏细胞系的建立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综上,本文通过组织块培养法的原代培养方法,建立了斑石鲷的肝脏细胞系和脑细胞系,研究了细胞的生长特性,即培养基、温度、血清浓度、bFGF浓度对细胞系生长速度的影响,对其染色体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对两个细胞系进行转染,成功的将外源基因转入两个细胞系并在细胞内得到表达,为将来在斑石鲷细胞系建立基础上开展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斑石鲷脾脏、肾脏、心脏细胞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为脾脏、肾脏、心脏细胞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