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迭部县益哇乡林相图、土地利用图和地形图等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的相关系分析,选取合适的景观指数进行迭部山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分析;并分析地形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成分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期能够全面的解释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同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评估。目前对甘南州生态系统的研究尚属空白,该论文应用3S技术,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出发快速高效的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水平,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从景观要素特征、景观异质性和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三个角度选取出CA、NP、PLAND、TE、AREA_CV、FRAC_MN; PD、ED、LSI、 AI、LPI、SIDI、SIEI; ENN MN、PROX, CONECT、IJI这17个指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景观趋于严重的破碎形势,以高覆盖度草地为最优种群,各类型间的聚集度较高,斑块形状变异较为多样,斑块间彼此邻接关系和镶嵌程度较高,景观间具有较高的连通程度,整体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均匀度适中;整个景观的分布格局是小景观组分镶嵌分布在大景观组分之中,高覆盖度草地在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形成一个空间分布复杂、对比度明显、异质性较高的森林景观格局。通过对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得知:农村居民点分散分布较强,这主要是受到地形因子的限制,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最小,反映出它们的规模较大、分布相对集中;而邻近指数的分析结果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距离指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高寒荒漠/苔原的连通性最好,主要是因为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受其它景观类型和人类的影响较小,而高覆盖度草地因为分布广泛表现出较弱的连通性。针叶混交林受其它景观要素的影响最大,高寒荒漠/苔原受其它景观要素的影响最小,高覆盖度草地、冷杉、低覆盖度草地、有林地和高寒荒漠/苔原间的相互关系密切,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它们拥有形成大片斑块的较大可能性,而裸土地、农村居民点、平原旱地和白桦间的联系度指数较低,表明它们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些要素斑块处于新生时期,只是表现出初步延伸,它们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如裸土地和农村居民点;另一种情况是,这些要素斑块处于一种被分离、被吞噬的衰退时期,它们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被其他要素斑块替代,斑块的面积也会一步步的退缩,如白桦和平原旱地。地形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坡向比例整体分布趋势为阴坡>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其中阴坡面积占到43%。大部分景观类型在阴坡和阳坡、半阴坡和半阳坡差别不大,说明区内湿度差别不大。但裸土地和农村居民点受到人类生活习性的影响都分布在阳坡。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表现为:有林地>高寒草甸>高覆盖度草地>农村居民点>平原耕地>山地耕地;在地形因子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不同坡向而不同: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在水文因子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降水量的大小而不同,温度较低、降水量较大区域,有机质含量较高,而靠近河流区域的有机质含量又较小。土壤过程总体上随海拔高度同向变异,同时又受多种影响因子的干扰,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