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香蕉主产国,但近年来我国香蕉进口量却高于出口量,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香蕉上部分特殊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选择国际贸易中MRL差异明显的用于叶斑病防治的4种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氟环唑)进行了重点研究。按照香蕉生产良好的农业规范(GAP)进行田间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给出果皮和果肉中残留分布规律,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研究我国MRL与国际标准差异的原因;同时本研究也对香蕉上18种杀菌剂和3种代谢产物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戊唑醇在我国GAP条件下香蕉上的田间消解规律及在果肉和果皮上的残留分布,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套袋生产方式下,戊唑醇在香蕉上的半衰期为10.8-14.1d,在果肉和全蕉上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04mg/kg和0.10~0.69mg/kg,主要残存在果皮上。在套袋生产方式下,果肉和全蕉上的最终残留量均<0.01mg/kg。结果显示,我国香蕉上戊唑醇残留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施药剂量高且不套袋施药,与国际GAP有较大差异。依据不套袋生产方式下获得的残留数据,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戊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46mg,占日允许摄入量(ADI)的24.2%。推荐MRL值为lmg/kg,理论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理论最大日摄入量(TMDI)为0.50mg,占ADI的26.3%,风险较低。2.研究了丙环唑在我国GAP条件下香蕉上的田间消解规律及在果肉和果皮上的残留分布,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丙环唑在香蕉上的半衰期为9.4~13.8d,在果肉和全蕉上的残留量分别为0.02~0.09mg/kg和0.05~0.16mg/kg,主要残存在果皮上。结果显示,我国香蕉上丙环唑残留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施药剂量高,与国际GAP有较大差异。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丙环唑的NEDI为0.26mg,占ADI的5.9%。按我国的MRL1mg/kg,理论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TMDI为0.30mg,占ADI的6.7%,风险较低。3.研究了氟环唑在我国GAP条件下香蕉上的田间消解规律及在果肉和果皮上的残留分布,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环唑在香蕉上的半衰期为11.0~14.3d,在果肉和全蕉上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04mg/kg和0.15~0.48mg/kg,主要残存在果皮上。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氟环唑的NEDI为0.14mg,占ADI的10.9%。按我国的MRL3mg/kg,再进行理论膳食摄入风险评估,TMDI为0.26mg,占ADI的20.9%,风险较低。CAC尚未制定氟环唑的限量,我国应积极争取CAC制定氟环唑的限量时能涵盖我国的GAP下获得的残留数据。4.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我国GAP条件下香蕉上的田间消解规律及在果肉和果皮上的残留分布,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半衰期为7.9-10.9d。在果肉和全蕉上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03mg/kg和0.07~0.36mg/kg,主要残存在果皮上。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苯醚甲环唑的NEDI为0.50mg,占ADI的78.7%。按我国的MRL值为1mg/kg,再进行理论膳食摄入风险评估,TMDI为0.54mg,占ADI的85.2%,风险较低。结果显示,我国现行的GAP与国际GAP相接近,我国的施药剂量与国外相当,施药方式与国外相同、均为不套袋,且我国的施用次数少于国外,但残留量却偏高,分析原因可能为香蕉品种或气候原因所致。5.建立了香蕉上18种杀菌剂及3种代谢产物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分散吸附剂PSA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高效、回收率良好,线性范围在0.002~0.1mg/kg之间,定量限(LOQ)为5-10μg/kg,全蕉中的回收率在70.2~11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25.6%。在果肉中的回收率为65.2~105.8%,RSD为2.1~19.7%。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香蕉上特殊的4种杀菌剂残留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GAP不同,施药剂量高,或不套袋施药,也可能与品种或气候因素有关。建议防治香蕉叶斑病时采用的套袋方式进行,并积极争取CAC制定或修订限量时能涵盖我国的GAP条件下获得的残留数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推荐了我国MRL,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与国际一致的MRL提供参考,对于我国的香蕉质量提升和贸易促进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