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督脉背段(T1一T12段区域内)的压痛情况,明确胃食管反流病与这一区域内压痛的相关性,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压痛敏感点或区域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这些相关的压痛点在辅助诊断和排查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可能前景。另外根据针灸理论中“以痛为腧”的取穴原则,可以试将这些压痛点作为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选穴部位,为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新思路。方法:本课题共调查GERD患者78例,并统计了无GERD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78例患者来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广济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专科住院患者,前者19例,后者59例;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53.8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40年,平均7.0年;健康对照组中男22人,女28人,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6.3岁。经24hPH检测确诊为GERD者49例,通过RDQ问卷判断为GERD者29例。压痛评价方法有两种:(1)压痛程度评价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拇指指腹前端触及脊柱两个棘突之间,以持续均匀的力度按压,从第一胸椎棘突下开始,从上到下依次按诊到第十二胸椎棘突下为止,按照以下标准分别记录压痛程度:a.按压时询之有疼痛,无痛苦表情,为轻度压痛,记“+”;b.按压时主诉疼痛,有痛苦表情(皱眉),为中度压痛,记“++”;c.按压时主诉剧烈或针刺样疼痛,伴有躲闪、呼喊等反应,为重度压痛,记“+++”;d.按压时自觉不痛和无法明确判断痛或不痛的情况均判为压痛阴性反应,记“-”。其中,a,b,c记为压痛阳性,d记为压痛阴性。(2)压痛阈值评价法:先将“人体力学压痛测定仪”(国家专利号:ZL200520142236.5,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研制)的遥控器交给患者手中,嘱咐患者感觉到有疼痛时即按压按钮,再将压力探头置于要压的部位(同上),缓慢用力,逐渐加重,当患者感觉到疼痛而按压遥控器按钮时显示屏上的压痛值即锁定,即可得到该部位的压痛阈值。按压时最大压强不应超过600kPa (6kg/cm2,换算后得出按压的压力应不超过47N),超过即定义为无反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组织损伤。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相应的计量和计数资料,分析两组的压痛阈值和压痛程度数据,使用SPSS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课题共收集病例组78例,对照组50例。统计结果显示,在平均压痛阈值方面,GERD组的在T7棘突下的平均压痛阈值最低,为13.65N,压痛最为敏感,T3一T8棘突下的平均压痛阈值较低,均低于17N;T1一T3棘突下平均压痛阈值逐渐降低,T8—T12平均压痛阈值逐渐升高,整体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平均压痛阈值最高点在T12棘突下处,为22.27N。健康人的平均压痛阈值在T1—T12段均大于GERD组,健康人在T5—T8段的平均压痛阈值较低,均小于21N,其中T6的平均压痛阈值最低,为18.68N。比较两组的平均压痛阈值可以发现,T3—T9的平均压痛阈值GER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在T3、T4、T5和T7棘突下的平均压痛阈值相差最大,均大于5.10N,其中T7棘突下的平均压痛阈值相差最大,为6.80N。经过SPSS软件统计检验GERD组和对照组在T1—T12各棘突下处的压痛阈值的差异性可以看出,两组在T3、T4和T5棘突下处的差异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处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组在T3、T4和T5的平均压痛阈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即GERD组在T3、T4和T5处的压痛阈值显著小于对照组。以压痛程度为评价方法比较两组在T1—T12各棘突下处的压痛差异性,可以发现在T3—T9棘突下处的压痛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即GERD组在这一区域内的压痛程度要强于对照组。结论:本项研究表明,GERD患者在督脉背部段上存在明显的压痛反应,且压痛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压痛的分布主要集中在T3—T9段。两组在T5—T7段(即神道、灵台、至阳三穴处)的压痛阈值和压痛程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认为此区域为GERD患者在背段督脉存在压痛反应的核心区域;两组在T3、T4、T8和T9棘突下只有压痛程度上存在差异,可将这一区域描述为存在压痛反应的外围区域。再结合比较T5、T6和T7棘突下的压痛阳性率,可以看出GERD患者在T7棘突下的压痛敏感性虽然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两者在压痛阳性率方面相差无几,表明健康人在T7处也存在较高的压痛反应率,但敏感程度上不及GERD组患者,因此可以认为GERD患者在T7棘突下呈强阳性的特点;GERD患者在T5棘突下处的压痛不仅具有高敏感性的特点,而且与健康人的压痛阳性率相差较大,表明其压痛更具有特异性。T6棘突下则居于两者之间。T5、T6、T7棘突下处均有穴位,分别为神道、灵台、至阳穴。本研究结果认为,神道穴的压痛具有高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GERD的首选参考穴位,以降低假阳性的可能。健康人在灵台、至阳两穴处的压痛阳性率也较高,但压痛敏感程度上显著低于GERD组,因此可将灵台、至阳穴处的强阳性作为GERD的诊断参考标准。综上,如果在神道穴存在压痛,在灵台、至阳穴存在强烈压痛可以考虑是GERD的可能。根据“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结合研究结果可认为T3——T9区域均可以作为针灸治疗GERD的选穴部位,而神道、灵台、至阳三穴则应是选穴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