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竞争是近些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主要集中在地方税收竞争及其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影响上。相对来说,地方政府支出竞争对公共品供给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我国对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对公共品供给结构影响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公共品供给结构,以及由此造成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现状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将理论框架与我国实际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以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三个重要特点为切入点,分析自1994年财政分权改革开始的地方政府竞争对公共品供给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劳动和资本不同的流动性是地方政府竞争的背景环境,用脚投票机制在中国的缺失造成了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品时偏好生产性的公共品而忽视消费性公共品。我国特有的对上级负责的政治体制和任命制对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GDP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晋升博弈和任期长短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和约束中。地方政府为了满足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认同,会偏好提供考核体系中能快速且明确发送政绩信号的公共品,即显性公共品。而对那些能长期造福地方利益但近期效用不明显的公共品即隐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目前财政体制中预算之外的资金为地方政府扭曲的公共品供给行为提供了支持,而且由此带来的成本软约束造成不发达地区的公共品供给结构更加不合理。实证观察中国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可以验证地方政府竞争对公共品供给影响的分析。鉴于地方政府竞争主要体现在预算之外资金的运用,因此不仅要从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还要着重研究公共品实物供给现状。最后,笔者从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出发,提出优化公共品供给结构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