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轮回:《弗兰尼和卓依》原形追求的道学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D.塞林哲的小说《弗兰尼和卓依》(1961)继续了其《麦田守望者》所涉及的主题,即青少年成长的危机与困惑。《弗兰尼和卓依》以一种更为内省和形而上的角度来审视青少年的成长危机,使得该小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哲学意味。但也因为它的晦涩,关于《弗》的评价并不及《麦》的多。《弗》继续了青少年的成长主题,而主要聚焦于对顿悟或精神宁静的诉求。其中不乏对东方哲学,包括老子道学思想的讨论。故此,本文意图以老子道学的角度浅析《弗兰尼和卓依》中的原型追求。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怎样从老子道学的角度理解《弗兰尼和卓依》中的原型追求?该问题又分为两个次问题:《弗兰尼和卓依》中的原型追求是什么?该追求是如何展开的? 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涉及荣格的原型理论和老子的道学思想。荣格的理论主要涉及文学原型中追求顿悟的原型。通常该追求的过程由三部分组成,即“分离”“转变”和“回归”。老子的道学思想主要涉及“道”(万物的本原)“德”(“道”在个体中的体现;或个体的虚静自然)。“道”与“德”本为一体,二者的合一,即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天人合一)能带来个体与世界,以及个体本身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关键是自然无为,虚静无欲。本文还涉及“道”运动的规律,即“反”。在此“反”包含两个含义:相反和返回。 本文首先分析了《弗兰尼和卓依》中原型追求的目的:精神的纯粹和宁静(在该书中等同于顿悟)。此种精神的纯粹和宁静从道家思想来看即是天人合一(“道”“德”的合一)的体现。随后本文分析了《弗》中原型追求的过程,以“分离”“转变”和“回归”的顺序进行。“分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物与世界的分离,以及人物本身的分离。从老子的观点来看,“分离”的阶段体现了人物与自身的“德”,及与自然的“道”的脱离。为了摆脱这样的脱离,重新获得心灵的平静,弗兰尼和卓依开始进入追求的第二阶段“转变”。这个过程以人物的自省为特征,可以理解为是人物尝试寻找自身“德”的努力,因为“德”是个体与自然之道相连的渠道。在“转变”的过程中,弗兰尼和卓依逐渐意识到了无欲与超然的重要性。无欲与超然正是老子道学所强调的自然无为,虚静无欲。这是保持“德”与“道”统一(顿悟)的关键。由此,在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回归”中,通过对自然和无欲的尝试,以及对个体中潜藏的“德”的重新认识,弗兰尼和卓依在故事结束时重获了精神的宁静,由此可暗示人物的“德”与自然之“道”(天道)的合一。 在结论中,本文进一步用老子关于“反”的原理审视了《弗兰尼和卓依》中的原型追求,并提出了“永恒轮回”的概念,暗示对于顿悟的追求本身即是一个循环。为了获得心灵的宁静,弗兰尼和卓依经历了躁动和困惑,最终重新获得了平静。因此,在追求宁静的过程中,人物不得不经历与其目标(平静)相反的对立面(躁动)。同时,人物从开始向外界寻找平静转为最终向自身内心寻找安静。这样,整个追求的过程体现了老子“反”的原理,即与追求目标(自我心灵的平静)开始相反(躁动及向外寻找抚慰),最后复归(自我心灵的平静)的循环。进一步的研究可发现弗兰尼和卓依最终回到了他们曾有的信念—心灵的平静和纯粹。换句话说,书中的原型追求可能在开始时已暗含一种倾向(投射)。追寻者在经历了其追求的循环回归之后,从最初对曾有信念的疑问转为最终的重新认识。然而,其回归平静所凭借的无欲与超然本身也可是一种逆喻:无欲本身可以是一种欲(想要无欲的欲),而超脱本身也可是一种依附(超脱了世俗但仍然依附于“超脱”的概念)。所以,《弗兰尼和卓依》中人物所具有的这种追求的倾向性和自我指涉性可能使其追求本身变成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此次的回归可以是下一次追求的开始,即永恒轮回,而追求最好的答案即可能是追求本身。
其他文献
由中国国务院总理一年一度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信息源。以往有关《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大都着眼于中国特色词、新
夕照下,重庆两江(长江和嘉陵江)被金色的余晖笼罩着,两江城区的重庆城越发彰显魅力,日益繁荣。 Sunset, the two rivers in Chongqi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Jialing Rive
2016年1月27日,北京电视台隆重召开了主题为“新理念、新机制、新形象”的资源推介及新春客户答谢会。来自群邑媒体、博睿传播、凯络媒体、电通广告、东方明志等多家广告公司
期刊
素食主义出现在西方文化的最初始阶段。古代素食主义者基于伦理性缘由要求人们避免肉食。当时素食主义被少数人接受和践行,素食主义者属于少数人群。然而,在当代素食主义在西方
学生行为规范,是教育场域惯见的规范性话语形式。这种规范性话语通过话语的规范性展现了一幅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图式。勿庸置疑,行为规范的和谐实践,对学生整个人生历程中“交往
童话凭借幻想的翅膀,使常见的和罕见的、熟悉的和陌生的各种人物、现象与概念在童话的情境中散发出奇幻的光彩。自从童话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样式以来,它的独特性就一再引起文学
本文主要以关联理论中关于认知努力、最佳关联和交际效果的相互关系为主旨,结合交际的明示—推理过程,信息自动处理的削去规则,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等知识,以及营销学中关于营销效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荆棘鸟》作品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性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和女性与男性主宰的社会斗争经常以失败告终的事实。《荆棘鸟》描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