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乡村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的转变,返璞归真、健康闲适的乡村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目光。乡村地区富集自然生态资源,成为旅游者度假疗养的理想选择。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发展,而乡村旅游将凭借其天然优势在未来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所以乡村旅游是真正的富民经济。乡村旅游作为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体,也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乡村社区,其作用与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社区居民不应只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充当旁观者,他们有权利参与开发,享受成果。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虽然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卓著,但也给乡村社区带来了很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文化入侵、利益分配不均等。作为承担这些后果的当地社区居民——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主体,如果他们不能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得到应有的实惠,将导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从而阻碍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说到底是乡村居民的事业,乡村旅游发展的好坏关乎社区福祉。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着眼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模式与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以威海河口“胶东渔村”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对其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其出现的乡村旅游衰落趋势提出科学化的应对建议。 文章结构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框架和预期创新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包含基本概念、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乡村旅游和社区参与两个概念的介绍。然后分类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将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用于阐释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问题。 第三部分系统归纳了六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并对其进行横向比较,探讨了这些模式的演化路径。又对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利益分配应坚持的三大原则。 第四部分是案例研究,分析了威海河口“胶东渔村”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情况,并引入生命周期理论,针对其出现的衰退趋势提出扭转局面的可行化建议。 第五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