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理性经济人”假设,之后学者的研究大多是站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资本市场异常现象的出现,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无法做出合理解释,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判断决策会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并非完全理性。研究表明,管理者具有过度自信、锚定效应、框架依赖等非理性行为,其中最为稳固的就是过度自信。管理者过度自信表现为高估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乐观估计决策项目的预期收益,而忽视可能产生的风险。管理者作为公司经营方针和重大战略决策的主导者,其过度自信心理必然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价值作为一种综合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未来风险的综合反映。随着企业价值最大化取代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企业价值日益成为学者们研究讨论的重点话题。已有学者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但未形成统一意见。可能由于过度自信作为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学者们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衡量指标,并且依据的理论不同,研究视角不同,所以学者们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引发了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影响作用的争论,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继续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期充实管理者过度自信经济后果的研究。此外,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重要的监督和决策机构,有效的董事会治理可以使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得到有效抑制,提升企业价值。然而董事会治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董事会在监督决策时能否保持自身的公正与独立,董事会独立性是使得董事会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董事会独立性一直是董事会治理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不同学者对董事会独立性的计量指标有所不同,Fama和Jensen最早提出董事会应当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并且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应由同一人担任,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因此,借鉴学者们的经验,从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两个角度研究董事会独立性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继续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时研究董事会独立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定义为解释变量,企业价值定义为被解释变量,董事会独立性定义为调节变量研究相互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充分梳理了前人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结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假设。并从国泰安CSMAR研究数据库下载了2013~2018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筛选、整理、排序后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相关模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为理论分析提出的假设提供数据支撑,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价值负相关;(2)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可以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并从完善管理者选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优化项目决策流程;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提升董事会治理水平这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同时整理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之后研究的展望,以期丰富管理者过度自信领域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