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股指期货产品自2010年正式上市交易到2015年,交易量一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在2015年异常活跃,成交额达历史之最,同期沪深A股却出现“千股跌停”的惨状。这期间,为大众熟知的“伊世顿公司操纵期货市场案”的涉案人员通过高频交易赚取的总利润超亿元,令投资者叹为观止,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相关监管政策在股指期货这一新兴市场中的缺陷。监管机构经过调查和研究得出:股指期货交易在2015年股市暴跌中发挥了助跌的作用,因此利用高保证金、高清算费用等规定对股指期货市场进行严控,股指期货市场进入寒冬。但随着近年来监管措施的日益完善、市场开放性不断加强、投资者行为也趋于理性,针对股指期货的严控截至2018年12月底,先后经历三次松绑,股指期货市场正在逐步回暖。投资者如何在下一波股指期货市场热潮前做好准备,利用高频交易获取超额利润?本论文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论文基于市场有效性理论、鞅理论等研究成果,结合“伊世顿公司操纵期货市场案”披露的相关信息,运用概率论、金融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对高频交易下我国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形成过程及其可获利性进行研究。论文对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形成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更透彻地理解股指期货市场中的高频交易及其超额利润的获取路径,基于模型启示明确了高频交易框架方面的建议,即投资者参与高频交易或改善高频交易策略的入手点,使其能在目前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下,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在理论方面,是对我国现阶段可应用高频交易的股指期货合约价值形成过程的研究与探讨,为“伊世顿公司操纵期货市场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了实证检验可获利性,采用多种频率的样本数据和静态弱式有效检验方法,对现阶段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也是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又一重要补充。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高频交易下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形成过程模型中对投资者的进一步划分,即行情反馈时间间隔内的价格知情者与非价格知情者;在完成模型-实证的相关研究后,给出基于信息的高频交易框架建议。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对后续模型和可获利性实证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说明;其次,在鞅理论下构建基于信息的价值形成过程模型,得到价格知情者获取超额利润的两个充分条件——速度能够识别价格变化趋势;速度能观察到与下一瞬间价格变化相关的信号,后又讨论高频交易者与价格知情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模型启示;再次,为了进一步探究可获利性,利用三种静态弱式有效检验方法对样本期内不同频率的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已实现弱式有效,但从各年度以及部分日内数据检验结果来看,价格序列变动仍存在一定的趋势性,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均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在此基础上,以双均线策略、箱体理论为指导,模拟交易对比他们的利润差异,结果支持了价值形成过程模型的结论;最后,给出高频交易平台的框架设计建议,并具体从高频数据的接收与处理、融合相关信息的趋势跟踪策略和交易绩效评价及策略修正三个方面,对基于价值形成过程模型启示的优化设计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