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明代历次科举考试的原始记录,是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实物例证,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它对于研究明史、明代科举制度,尤其是明代进士出身的人物等多方面都有着其他历史文献所无法替代的价值。由于多种原因,已往学者对明代《进士登科录》仅限于作为文献资料的征用,而对其本身的研究却很不够。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研究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学术专著。 本文充分利用了现存明代《进士登科录》这些原始文献。并且将明史与科举制度史结合起来,进行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考古学、计量统计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同时,注意把中国传统国学研究方法与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重视计量统计的研究方法有机结合,最终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除《引言》外,本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本体研究,下编则探讨它与另外一些明代进士题名文献之间的关系,各分四章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探讨了论文选题的缘起、意义、明代“进士登科录”涵义的界定、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及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等几个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精心搜集,把目前存世的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进士同年录》、《进士履历便览》的版本和庋藏情况罗列一表,它基本涵盖了已知存世的明代各类《进士登科录》。 上编四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本身。包括它的源流、版本、学术价值、局限性以及它对明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第一章阐述明代科举制度与明代《进士登科录》之间的关系,廓清《进士登科录》的源流,考察它的刊刻、流布、珍藏、版式及结构体例等基本情况。尤其是《进士登科录》的源流问题,笔者对之进行寻根问底、追本溯源。 第二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的内容,这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明代《进士登科录》最核心的内容是其进士名录及其履历,即“进士家状”部分。本章分四节具体探讨了明代《进士登科录》中存在的“告殿”现象、“官年”现象、殿试“时务策”以及明代进士的姓名、役籍、婚姻状况等内容。而这些又是已往学者没有论及或有待商榷的地方。“告殿”现象,即举人会试中式之后,因身体状况或父母亡故等原因而告假以待来科补行殿试。这一现象在明代极为普遍,几乎贯穿了有明始终。“告殿”者通常会在下若干科补行殿试。“官年”现象,即在官方履历中虚报年龄的现象,明代自始至终在官方所刊《进士登科录》和坊刻《进士同年录》、《履历便览》中都程度不等的存在这一现象。尤其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虚报年龄的进士人数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同时虚报的年数也越来越多。嘉靖以后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及科道官限年制度,遂使官年现象至明末而流于糜烂。《进士登科录》载皇帝御制策问及一甲三名进士对策。就明代时务策的内容而言,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宗教、教育、文化等诸方面。明代时务策注重时务,很有针对性、现实性,具有较高的史学、文学价值。明代“时务策”的字数与文风之间有一定关系。 第三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文献价值及其局限性,这也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在文献学上的意义。其次,就《进士登科录》中“进士家状”部分对明代各类历史人物的考订价值分类举例说明。再次,又利用所掌握的数十种明代《进士登科录》,对《明史》、《明实录》这两部研究明史的重要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订,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明代《进士登科录》的重要文献价值。同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从《进士登科录》对政治活动、民间生活的影响以及对明代笔记、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渗透这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下编四章主要探讨明代《进士登科录》与其他明代进士题名文献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探讨《进士登科录》与《进士同年录》、《进士履历便览》之间的关系。后两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