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符合儿科护士成长周期特点的护理人员分级体系,包括等级框架、准入标准、岗位职责、具体护理项目;编制适应儿科特点的病人评分表;测算不同得分病人对不同级别护士护理工时的需要量,从而建立一个简单、有效、可行的儿科分层级护士配置的数学模型。方法1.运用Delphi法构建儿科护理人员分级体系和儿科病人评分表。对各项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变异系数和内容效度。通过专家座谈会法、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研究,计算专家协调系数和专家权威系数。运用儿科护士分级体系和病人评分表进行预调查,分析其信度(Cronbach’a系数)。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病人评分表中各项目相关程度。运用罗斯麦迪可斯量表对预调查中的相同病人进行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量表的相关程度,配对t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2.在儿科系统三个住院病房普通儿科、PICU、新生儿科进行护理人员工时测算。首先运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儿科101项直接护理进行单项操作工时测算,运用SPSS18.0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跟踪ii记录一周的间接护理工时,使用儿科病人评分表对各科所有住院患儿进行评分,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不同分值范围的病人共计150名,记录所抽样本的直接护理操作频次,对应儿科护理人员分级体系计算出各病人对各级护理人员的护理工时需要量。3.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得分病人对不同级别护士护理工时需要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建立儿科系统三个住院病房的分层级护士配置的数学模型。结果1.儿科护理人员分级体系由四个维度组成,第一维度是护士级别,包括n0(助理护士)、n1(注册a护士)、n2(注册b护士)、n3(注册c护士)、n4(专科护士)、n5(临床护理专家)六个条目;第二维度是准入标准,包括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论文、理论及操作水平、科研六个条目;第三维度是岗位职责,共有70个条目;第四维度是具体工作项目,包括150个条目。调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8,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82,重测信度为0.81,内容效度为0.86。2.儿科病人评分表包括3个维度,48个条目。衡量指标分类评分表均采用likert’s5点打分法。调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81,内容效度为0.89,各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均大于0.6。儿科病人评分表和罗斯麦迪可斯量表评分分值经配对t检验,t=0.47,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科病人评分表和罗斯麦迪可斯量表评分Pearson相关分析r=0.89,说明两量表相关程度高。3.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在操作各项直接护理时,其护理工时均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和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在操作难度系数较大、风险系数较高、需要较强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直接护理项目时,其护理工时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儿科系统三个病房各项间接护理工时均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以病人分值为自变量,以各级护士护理工时为应变量,经散点图看出,两变量成直线关系,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直线回归方程为:=0?Y 50.953+6.346X,=1?Y-227.831+27.332X,=2?Y-114.339+10.095X,=3?Y-116.853+11.567X,=4?Y-2.165+0.589X,=5?Y-6.436+0.509X,由此可计算儿科各病房各级护士的总工时和应配置的各级护士数量。结论1.儿科护士分级体系和儿科病人评分表可用于儿科住院病房PICU、新生儿科、普儿科的病人评分和护士分级、进阶管理。2.儿科分层级护士配置数学模型可用于儿科各级护士护理工时和配置数的测算,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