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和正音谱》是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权编纂的一部以北曲格律谱为主兼及北曲写作技法、作家概评和杂剧剧目资料的著作。该书分为二卷,共8章。这部内容庞杂的曲籍主要由北曲曲目文献与北曲格律谱两大部分组成。在曲目文献中,朱权分别对曲体艺术的体式、元剧作家的风格、杂剧题材流派等问题,进行总结与阐微。而北曲格律谱,朱权称其制法:“采摭当代群英词章及元之老儒所作,依声定调,按名分谱”、“以寿诸梓,为乐府楷式。”所谓“按名分谱”,即按《中原音韵》所辑“乐府三百三十五章”调名谱,每调增补例曲,再标注平仄,圈识正衬,构成具体谱式。无论宫调曲牌之名称、数目,还是前后曲牌编排之次序,《太和正音谱》曲谱部分与《中原音韵》调名谱完全一致。这也正是本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历来对《太和正音谱》的研究集中在其版本、年代、裔派北曲谱方面,对其北曲谱用韵的考察至今尚未发现。本文对《太和正音谱》北曲格律谱的用韵情况,闭口韵的用字,各声调乐字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然后又与《中原音韵》的韵部系统和声调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研究这些乐字总结出它们三方面的去向:在《中原音韵》中的归属、异部相叶字的情况以及未收录字的情况。这些研究结果也都通过具体的统计数据呈现出来。研究结果表明,《太和正音谱》共有18个韵部,其用韵总体上是与《中原音韵》的19韵部相一致,只有侵寻韵是个例外,《太和正音谱》没有使用侵寻韵。其所有韵脚字绝大部分都是本韵相押,只有少数异部相叶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中原音韵》未收录的字。在声调方面,《太和正音谱》的“平声不分阴阳”与《洪武正韵》、《琼林雅韵》一致;在上声、去声、“入作三声”方面与《中原音韵》的归派是一致的。声调研究结果与用韵的研究结果基本上一致。为此,我们可以看出朱权在参照《中原音韵》为《太和正音谱》北曲谱标注声调和选择例曲的同时,也受到当时官韵《洪武正韵》和固有乡音的影响。该研究为了解元明两代北方话的语音,以及现代标准音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与《中原音韵》的比较研究,对汉语从中古音至近代音的转变有一更明晰的了解,进一步推动了《中原音韵》研究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