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认为,把中国文化看成封闭、静止的传统观念对闽文化是不合适的。本文将在明末到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背景下,选取福建明代张燮的《东西洋考》、清朝林鍼的《西海纪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把中国文化看成封闭、静止的传统观念对闽文化是不合适的。本文将在明末到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背景下,选取福建明代张燮的《东西洋考》、清朝林鍼的《西海纪游草》以及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部作品及作者这一整体的研究,探讨闽文化及其文学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不仅充分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具有外向性与开放性,与异质文化相互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出生于闽地的知识分子以及老百姓身上,也影响了由内陆来到闽地的上层官员。张燮出生于明代的月港,以博学而著名,是闽地知识分子的代表;林鍼生长于清代厦门,家贫不能读书,但自学英语,后受聘远渡重洋,到美国做翻译,是闽地普通老百姓的代表;徐继畲在鸦片战争后,由内陆来到福建,在福建任职十多年,是闽地的上层官员的代表,这三人构成了福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缩影,从他们三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上,可以看出闽文化与文学外向性的积淀和延伸。本文将重点放在分析闽人如何在时代的潮流中,主动积极的“开眼看世界”上;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海洋文化的开放、兼容的个性,是福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产物。
其他文献
格非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叙事上的独辟蹊径、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为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长期寓居于校园,教书和阅读为他的写作倾向于形式上的关注
由于土建项目的施工作业成本相对较高,所以有必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使得造价控制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因为土建工程项目涉及工期较长,工程量加大,所以一定要将造价控制的重点
余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登上文坛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苦难的关注程度和表现手法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且就他个人来讲,他的后期创作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苦难意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在运用施工技术的实践中,必须要不断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完善,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企业还要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何其芳是一个典型式的人物,是我们无法避开的一个人物.该文分三个部分对何其芳的文化性格进行探析:第一部分,从传统文化的影响、西
陈桂棣是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名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直面现实,追踪社会重大问题,创作出一篇篇产生了全国性轰动的报告文学。细心研读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陈桂棣创作的基本走向和
贾平凹的散文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士大夫"情怀和"乡下人"心态."士大夫"情怀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对"修、齐、治、平"用世思想的热衷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失位的士大夫对参禅悟道的
一座水利工程,不论其规模大小或结构繁简,均有其一定的任务,为使水利工程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除了正确的规划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外,其建成后的正确运用和科学管理养护至
《梵网经》,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又名《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後秦鸠摩罗什所译。《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的重要经典着作,今收録于《大正藏》第24册律部。
本文介绍了目前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并指出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本单一、劳动力素质差、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初步探讨了在目前新经济环境下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